胡乱的扫了一下blog,发现好久没有写技术类的文章了,本来还打算把以前看javacore的一些读书笔记整理一下发上来的,奈何因为种种原因至今尚未付诸实施,粗略的看了下那些读书笔记,发现居然好多东西我又忘记了,郁闷啊郁闷,这就是浅尝辄止的下场啊,以后要汲取教训了。
今天就简单的把昨天看的一点东西复述一下吧,:)。
昨天简单的把eclipse的操作熟悉了一下,好多操作居然慢慢的从记忆中复苏了,先大致的介绍下eclipse的基础吧。
Eclipse是IBM推出的一款开源的IDE,支持各种插件如tomcat、easystruts等等,因为开源,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插件的开发,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也是eclipse得以流行起来的重要原因。
第一次启动eclipse的时候,会让你制定workspace的路径,一般采取默认路径即可。先暂且把eclipse的画面叫做workbench,工作台,可以同时开几个workbench。在工作台中有几个概念是要区分清楚滴:perspective,view,editor。
Perspective,透视图,一般默认的perspective是resource透视图,perspective可以任意进行切换,通俗一点说整个屏幕就是一个perspective。一个perspective通常包括一系列的view和一个editor,各个perspective所包括的view可能不同,但是共享一个editor。View和editor都是一个可视化的组件,它们具有很多共同的属性,view的种类比较多,有navigator、task、console、outline等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出相应的view。Task视图一般显示的是编译出错信息等等,navigator允许我们方便的浏览项目里面的各个文件和目录,outline视图可以让我对一个程序的结构一目了然,它有哪些变量和方法等等,其它的视图有什么作用,可以自己去摸索下下,:)。
嗯,就写到这里了,要去公司了,不然要迟到了,各位暑假愉快,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