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导思想
本文章大部分内容来自《阿里巴巴大数据之路》一书
-
首先,要进行充分的业务调研和需求分析。
-
其次,进行数据总体架构设计,主要是根据数据域对数据进行划分;按照维度建模理论,构建总线矩阵,抽象出业务过程和维度。
-
再次,对报表需求进行抽象整理出相关指标体系,使用OneData工具完成指标规范定义和模型设计。最后,是代码研发和运维。
-
其实施流程主要分为:数据调研、架构设计、规范定义和模型设计。
2- 数据调研
2.1- 业务调研
需要确认要规划进数仓的业务领域,以及各业务领域包含的功能模块,以阿里的业务为例,可规划如下矩阵:
2.2- 需求调研
了解需求方关系哪些指标?需要哪些维度、度量?数据是否沉淀到汇总层等到。
3- 架构设计
3.1- 数据域的划分
数据域是将业务过程或者维度进行抽象的集合,一般数据域和应用系统(功能模块)有联系,可以考虑将同一个功能模块系统的业务过程划分到一个数据域:
3.2- 构建总线矩阵
在进行充分的业务调研和需求调研后,就要构建总线矩阵了,需要做两件事情:
- 明确每个数据域下有哪些业务过程。
- 业务过程与哪些维度相关,并通过总线矩阵定义每个数据域下的业务过程和维度:
4- 指标体系搭建
4.1- 基本概念
- 数据域:指面向业务分析,将业务过程或者维度进行抽象的集合。
- 业务过程:指企业的业务活动中的事件。
- 时间周期:用来明确数据统计的事件范围或者时间点,如近30天、截至当前。
- 修饰类型:对修饰词的一种抽象划分。
- 修饰词:指除统计维度外指标的业务场景限定抽象。抽象词隶属于一种抽象类型,如访问终端类型下的pc、安卓、苹果。
- 度量/原子指标:具有明确含义的业务名词。如:支付金额。
- 维度:维度是度量的环境,用来反应业务的一类属性,这类属性的集合称为一个维度,也可以称为实体对象,如地理维度、时间维度。
- 维度属性:对维度的描述,隶属于一个维度。如:地理维度下的国家、省份。
- 派生指标:原子指标+多个修饰词(可选)+时间周期。
- 明确原子指标、修饰词、时间周期和派生指标的定义。
4.2- 操作细则
- 派生指标来源于三类指标:事务型指标、存量型指标和复合型指标。
- 事务型指标:指对业务活动进行衡量的指标。
- 存量型指标:指对实体对象某些状态的统计。
- 复合型指标,在上述两种指标基础上复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