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评论.:聚焦新金融,独家、专业,尽在新金融评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智库体系新金融系列——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北大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强强联手,打造最专业的新金融平台。
2021年是数字人民币高速发展的一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22日,数字人民币已经开立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达到1.5亿笔,交易额接近620亿元。
与此同时,各试点城市在数字人民币的活动和试点场景的拓展上都下足了功夫。例如,12月9日,农行深圳市分行与华为联合发布了租赁资金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标志着业内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首个云侧智能合约应用成功落地。
据报道,智能合约由租赁双方约定数字人民币的交付规则,应规则履行监管并自动支付,让数字人民币在使用方面具有便捷性和多样性,从而也促使更多金融服务场景的实现成为可能。
对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认为,以往,租客与业主或中介签订租约后采用的各类支付方式,都不能制约业主在租约结束时退还押金,现在利用智能合约,由货币自己操作,完全改变了租金的运行逻辑,是一个颠覆式的创新。
未来,智能合约技术这样的应用探索非常必要,也具有推广意义。他指出:(1)如果能在整个领域广泛应用智能合约技术,将大大提高货币支付清算效率,提高交易的效率;(2)不排斥通过数字货币执行合约的方式,但应该限制在一些特定领域,不宜广泛推行,要确保这方面锁定的资金量不会对央行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产生大的影响;(3)需要对智能合约技术的应用范围进行成本核算,研究可行性和必要性;(4)应用智能合约技术,要有助于满足交易双方执行合约的需求,而不应削足适履,让交易双方迁就智能合约技术的需求。
智能合约与数字货币和数字账户
文|刘晓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据报道,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联合华为公司于2021年12月完成业内首个数字人民币云侧智能合约应用场景落地。场景是,深圳住建局主导的租赁资金监管。当租客通过智慧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