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已发展多年,现实中应用例子已经很多,比如智能医疗、食品药品安全溯源、类似“绿码”功能的治安防控等,而对于新冠肺炎这类新涌现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新事物,区块链技术拥有的存证和通证特点也能发挥独特优势。
华为的一份报告中数据显示:区块链应用场景的普适性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从2016年的金融领域开始,到2018年的物流、政企和新能源领域,再到2019年的运营商、智能制造和车联网,而在2022年之后,普适性最强的领域预计就是医疗行业。
区块链对医疗行业的影响可以渗透到多个环节,比如药品药理的科研创新、药品的可信追溯、医疗保险的管理与服务、医保支付改革、基于隐私保护的个人健康管理等,下面我们将具体展开。
激发医学科研创新
一方面,利用区块链的存证技术,能够对医学领域的创新创造路径进行可信存证,清晰追溯创新路径,评估不同参与者的贡献度。
另一方面,在存证的基础上实施适当的通证激励,能够给科研人员以正反馈,甚至凭借通证参与到后期研究成果转化及收益分配,也是“知识经济”的实现方式之一。
药品的可信追溯
基于区块链的物品追溯已经不算是新奇技术,在各类商品中都有应用,比如沃尔玛在对部分食品的溯源体系中就引入了区块链技术。
药品的可信溯源在未来也是一种必需。比如:疫苗的研发、生产、检验、运输、销售和使用,这一套流程中沉淀的不仅是溯源数据,而且我们也能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某些流行病指数、药品的供需等等,以便更有效地管理药品的生产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