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模式(Prototype)
一、定义
用一个已经创建的实例作为原型,通过复制该原型对象来创建一个和原型相同或相似的新对象。在这里,原型实例指定了要创建的对象的种类。用这种方式创建对象非常高效,根本无须知道对象创建的细节。
二、原型模式的主要角色
抽象原型接口:规定了具体原型对象必须实现的接口。
具体原型类:实现抽象原型类的 clone() 方法,它是可被复制的对象。
访问类:使用具体原型类中的 clone() 方法来复制新的对象。
三、使用场景
- 类初始化需要消化非常多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数据、硬件资源等,通过原型拷贝避免这些消耗。
- 通过new一个对象需要非常繁琐的数据准备或访问权限,可以使用原型模式。
- 一个对象需要提供给其他对象访问,而且各个调用者可能需要修改其值,可以考虑使用原型模式拷贝多个对象供调用者使用,即保护性拷贝。
四、原型模式的实现
原型模式的克隆分为浅克隆和深克隆。
浅克隆:创建一个新对象,新对象的属性和原来对象完全相同,对于非基本类型属性,仍指向原有属性所指向的对象的内存地址。
深克隆:创建一个新对象,属性中引用的其他对象也会被克隆,不再指向原有对象地址。
五、原型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原型模式是在内存中二进制流的拷贝,要比new一个对象的性能要好,特别是需要产生大量对象时。
缺点:
直接在内存中拷贝,构造函数是不会执行的。
~~~~~~~~
*理解Java中的Clone与深拷贝和浅拷贝
在java语言中创建对象:
- 使用new操作符创建一个对象。
- 使用clone方法复制一个对象。
使用new和clone的区别:
new操作符的本意是分配内存。程序执行到new操作符时, 首先去看new操作符后面的类型,因为知道了类型,才能知道要分配多大的内存空间。分配完内存之后,再调用构造函数,填充对象的各个域,这一步叫做对象的初始化,构造方法返回后,一个对象创建完毕,可以把它的引用(地址)发布到外部,在外部就可以使用这个引用操纵这个对象。
clone在第一步是和new操作符相似的,都是进行内存空间的分配,调用clone方法时分配的内存和源对象(即调用clone方法的对象)相同。然后再使用原对象中对应的各个域填充新对象的域,填充完成之后clone方法返回,一个新的相同的对象被创建,同样可以把这个新对象的引用发布到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