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自动化测试第22步:POM设计模式的实现

本文介绍了POM设计模式在web自动化测试中的应用,包括driver层的元素定位方法封装、page层的具体操作步骤实现、case层的用例调用,以及通过unittest框架执行测试案例。通过实例演示登录163网易邮箱的过程,展示了POM模式如何提高代码可维护性和团队协作效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关于pom设计模式(project Object model/PageObject),我的理解是一种底层、逻辑、用例的分层,在项目还没有开发出来时,就可以开始写UI自动化脚本了,在开发完成后,再进行元素定位的适配以及调试;而且也可以多人共同维护开发脚本,更方便大家合作。这一节主要来介绍一下如何从零开始搭建这几个层级。

层级结构

一、driver层的封装

这一层主要是对于webdriver方法的封装,这里来举一个栗子,最常用的定位方法,之前讲过统一定位方法的三种传参格式:webdriver的所有定位方法,使用find_element()方法通过BY类、字符串、元组三种方法传递定位类型和数据,这里我使用元组的形式(例如locator = ("id","name_box"))来传递参数。

1.1 定位元素方法封装示例

这个定位元素的公共方法中,加了很多东西;如果每次定位的时候写这些异常捕获、打印操作的话,那么程序会非常臃肿,所以需要单独提出来,每次需要定位的时候统一调用这个方法。

  • 有一个入参locator,格式为("定位类型","定位参数值"),返回我们所定位到的元素
  • 加入了元素等待,并判断该元素是否存在
  • 对于关键信息的打印输出,方便定位监控
  • 加入了异常捕获,定位失败后可以继续执行程序
    def find_element(self, *locator):
        try:
            print("定位元素:%s" % (locator,))
            return WebDriverWait(self.driver, 10).until(EC.presence_of_element_located(locator))
        except Exception as msg:
            print(u"%s 页面中未能找到 %s 元素" % (self, locator))
            print("错误信息%s" % msg)

1.2 封装类的初始化

对于webdriver的封装,我们要先创建一个class,这样方便我们继承调用这些封装的方法。在class中,我这里设计了一个初始化,每次调用封装的driver时,传递三个参数,一个必填项:driver、两个非必填项:page_url、page_title,我这样的想法是每次引用这个封装类时,传递一个driver进来,如果有打开网址页面的需要,则传递网址和网址页面的title,这样也可以做一次校验。

def __init__(self, driver, page_url=None, page_title=None):
        self.page_url = page_url
        self.page_title = page_title
        self.driver = driver
        self.driver.maximize_window()
        self.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