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这道题和后面一道题都将会是引子,而不是序言因为这两道题在考试的时候基本没有看,看也没有看懂。这道题给我的一个直观感受是,我的语文是真的差。连题意讲了个嘛我都不知道,我还做个what题啊。 所以考试之后读题的时候又双叕是这个心情:
以及这个心情:
所以好不容易读懂了一点点,我就是说一下我拙略的想法。
B——作业调度方案
题目描述:
我们现在要利用m台机器加工n个工件,每个工件都有m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在不同的指定的机器上完成。每个工件的每道工序都有指定的加工时间。
每个工件的每个工序称为一个操作,我们用记号j-k表示一个操作,其中j为1到n中的某个数字,为工件号;k为1到m中的某个数字,为工序号,例如2-4表示第2个工件第4道工序的这个操作。在本题中,我们还给定对于各操作的一个安排顺序。
例如,当n=3,m=2时,“1-1,1-2,2-1,3-1,3-2,2-2”就是一个给定的安排顺序,即先安排第1个工件的第1个工序,再安排第1个工件的第2个工序,然后再安排第2个工件的第1个工序,等等。
一方面,每个操作的安排都要满足以下的两个约束条件。
(1)对同一个工件,每道工序必须在它前面的工序完成后才能开始;
(2)同一时刻每一台机器至多只能加工一个工件。
另一方面,在安排后面的操作时,不能改动前面已安排的操作的工作状态。 由于同一工件都是按工序的顺序安排的,因此,只按原顺序给出工件号,仍可得到同样的安排顺序,于是,在输入数据中,我们将这个安排顺序简写为“1 1 2 3 3 2”。
还要注意,“安排顺序”只要求按照给定的顺序安排每个操作。不一定是各机器上的实际操作顺序。在具体实施时,有可能排在后面的某个操作比前面的某个操作先完成。
例如,取n=3,m=2,已知数据如下:
工件号 机器号/加工时间
工序1 工序2
1 1/3 2/2
2 1/2 2/5
3 2/2 1/4
则对于安排顺序“1 1 2 3 3 2”,下图中的两个实施方案都是正确的。但所需要的总时间分别是10与12。
当一个操作插入到某台机器的某个空档时(机器上最后的尚未安排操作的部分也可以看作一个空档),可以靠前插入,也可以靠后或居中插入。为了使问题简单一些,我们约定:在保证约束条件(1)(2)的条件下,尽量靠前插入。并且,我们还约定,如果有多个空档可以插入,就在保证约束条件(1)(2)的条件下,插入到最前面的一个空档。于是,在这些约定下,上例中的方案一是正确的,而方案二是不正确的。
显然,在这些约定下,对于给定的安排顺序,符合该安排顺序的实施方案是唯一的,请你计算出该方案完成全部任务所需的总时间。
输入格式:
输入文件jsp.in的第1行为两个正整数,用一个空格隔开:
m n(其中m(<20)表示机器数,n(<20)表示工件数)
第2行:m*n个用空格隔开的数,为给定的安排顺序。
接下来的2n行,每行都是用空格隔开的m个正整数,每个数不超过20。
其中前n行依次表示每个工件的每个工序所使用的机器号,第1个数为第1个工序的机器号,第2个数为第2个工序机器号,等等。
后n行依次表示每个工件的每个工序的加工时间。
可以保证,以上各数据都是正确的,不必检验。
输出格式:
输出文件jsp.out只有一个正整数,为最少的加工时间。
样例
输入样例:
2 3
1 1 2 3 3 2
1 2
1 2
2 1
3 2
2 5
2 4
输出样例:
10
思路与分析
相信大家读完题和我的感受应该是差不多的吧,由此可得强基计划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如果能有一张草稿纸把题目给出的条件罗列下来,然后再想(用过几个小时),这道题比较清晰了。。。(我自己都不信)
好了,不说废话了。开始分析:
因为题目告诉我们的条件已经很多了(罗列在草稿纸上的已知条件派上用场了),然后就需要我们暴力枚举工件——按照工件的优先度来。接着用一个数组来表示工件的目前最晚完成时间。为了清楚机器 i 在 j 时刻时是否处在空闲时刻,这里就可以用到一个二维bool数组flag来表示。
再接着用一个临时sum表示目前的最长空闲时间,机器开始工作,就把sum清0,进而重新寻找空隙,否则sum++,当sum>=这个工件在这道工序上要花费的时间 时,就把这一段的机器占用情况变为工作,表示工件的目前最晚完成时间的数组变为空隙的结尾进行插入操作。
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work[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