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util.concurrent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 1.5版本引入的并发框架,包括ExecutorFramework、并发集合(如ConcurrentCollection)和同步器(Synchronizer)。详细介绍了Executor接口、ExecutorService工厂方法(如newCachedThreadPool和newFixedThreadPool)、并发集合的优势以及同步器的典型应用(如CountDownLatch)。通过示例程序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并发工具进行线程间的协调和同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java1.5发行版本中,java平台新增了java.util.concurrent。

包括了三部分:Executor Framework、并发集合(Concurrent Collection)、以及同步器(Synchronizer)

1 Executor Framework

Executor 接口

public interface Executor {
    void execute(Runnable command);
}

之前操作线程都通过,Thread现在可以通过Executor 对象,此接口提供一种将任务提交与每个任务将如何运行的机制(包括线程使用的细节、调度等)分离开来的方法。
并且同时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中提供了一系列创建具有各种功能的Executor的工厂方法(不仅仅这些),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以不用自己实现,使用现成的Executor对象。

简单介绍两个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中的工厂方法,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CachedThreadPool():创建缓存的线程池,如果当前没有线程可用,就创建一个新的线程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 :创建固定数目的线程池。

2 并发集合

内部同步的集合对象,与通常的集合对象功能相同,但是并发集合是同步的,在需要线程安全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并发集合。例如:ConcurrentMap的实现类ConcurrentHashMap

3 同步器
同步器是一些事线程能够等待另一个线程的对象,允许他们协调动作,
书上的例子使用的是CountDownLatch,简单介绍一下CountDownLatch(倒计数锁存器)是一次性的障碍,允许一个或者多个线程等待一个或者多个线程来做某些事情,CountDownLatch的唯一构造器上带有一个int类型的参数,这个int参数时指允许所有在等待的线程被处理之前,必须在锁存器上调用countDown方法的次数
示例程序:

public class CountDownLatchTest 
{   
    private static int concurrency = 10;

    private static int x = 0;

    private static synchronized int addX()
    {
        return x++;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throws Exception
    {
        final CountDownLatch ready = new CountDownLatch(concurrency);
        final CountDownLatch start = new CountDownLatch(1);
        final CountDownLatch done = new CountDownLatch(concurrency);

        Executor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0);

        for(int i=0;i<concurrency;i++)
        {
            executor.execute(new Runnable(){
                private int order = 0;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order=addX())+"号准备完毕");
                    ready.countDown();

                    try
                    {
                        start.await();
                        System.out.println(order+"号执行ing...完毕");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finally
                    {
                        done.countDown();
                    }
                }
            });
        }

        ready.await();
        long startNaos = System.nanoTime();
        start.countDown();
        done.await();
        System.out.println("所有线程执行完毕");
        System.out.println(System.nanoTime() - startNaos);
    }
}

await()方法具有阻塞作用,countDown()方法没有阻塞作用。
执行过程:
子线程启动后,执行到start.await();会被阻塞,
主线程直接会被ready.await();阻塞,
当所有的子线程都执行过ready.countDown();以后,ready.countDown();执行次数已够,主线程的ready.await();阻塞打开。
主线程继续执行start.countDown();,start.await();阻塞被打开,所有子线程开始执行
主线程被done.await();阻塞,
当所有子线程执行完毕后,done.countDown();次数执行次数已够,主线程继续执行

达到效果就是:
当所有子线程都被阻塞在start.await();后
解除主线程的ready.await();阻塞
主线程执行start.countDown();,所有子线程同时执行,
在最后一个子线程执行done.countDown();后
解除主线程的done.await();阻塞

常用的同步器有CountDownLatch和Semaphore,较不常用的是CyclicBarrier和Exchanger。
CountDownLatch以外的,以后遇到再了解用法。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进行三相STATCOM(静态同步补偿器)无功补偿的技术方法及其仿真过程。首先介绍了STATCOM作为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即通过调节交流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来实现对无功功率的有效管理。接着详细描述了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构建三相STATCOM仿真模型的具体步骤,包括创建新模型、添加电源和负载、搭建主电路、加入控制模块以及完成整个电路的连接。然后阐述了如何通过对STATCOM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精确调控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并展示了具体的仿真结果分析方法,如读取仿真数据、提取关键参数、绘制无功功率变化曲线等。最后指出,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电能质量,展望了STATCOM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适合人群:电气工程专业学生、从事电力系统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希望深入了解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想要掌握MATLAB/SimuLink软件操作技能的人群,特别是那些专注于电力电子领域的从业者;旨在帮助他们学会建立复杂的电力系统仿真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STATCOM的工作机制,进而优化实际项目中的无功补偿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实例代码可以帮助读者直观地了解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完整的三相STATCOM仿真环境,并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无功补偿的效果,便于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