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是Google的Chubby提供的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的框架,它是Hadoop集群的管理者,同时提供一致性协调服务,就像“人民法官”一样监视着集群中各个节点的状态根据节点提交的反馈进行下一步合理操作。最终实现将简单易用的接口和性能高效、功能稳定的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功能。
Zookeeper主要负责存储和管理大家都关心的数据,一旦这些数据的状态发生变化,Zookeeper就会通知那些注册在Zookeeper上的服务。简单来讲就是**zookeeper=文件系统+通知机制**。
Zookeeper的数据结构
Zookeeper的数据结构与Unix文件系统很类似,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棵树,我们能够自由的增加、删除znode,在一个znode下增加、删除子znode,与Unix文件系统唯一不同的是Zookeeper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存放数据,每个节点称作一个ZNode,默认存储1MB的数据, 可以通过配置修改, 通常不建议在ZNode上存储大量的数据。Znode的引用方式是路径的引用,每个ZNode都可以通过其路径唯一标识。
四种类型的ZNode
-
持久化目录节点(ERSISTENT):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
-
持久化顺序编号目录节点(PERSISTENT_SEQUENTIAL):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
-
临时目录节点(EPHEMERAL):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被删除。
-
临时顺序编号目录节点(EPHEMERAL_SEQUENTIAL):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被删除,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
说明:创建ZNode时设置顺序标识,ZNode名称后会附加一个值,顺序号是一个单调递增的计数器,由父节点维护。
具体如下:
stat结构体
stat 查看根目录的详细信息: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0] stat /
cZxid = 0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