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源导读:12月10日,Nature Index 发布了其 AI 增刊(Nature Index AI supplement),该刊分别使用了Nature Index(自然指数)数据和规模更大的Dimensions数据库,对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做了分析和排名。但根据两个数据库的排名,中国的名次变化有点大,前者在美、英、德之后,位居第四;而后者则远超其他国家,雄踞第一。
仔细分析这两种数据排名,我们发现:中国在 AI 方向确实已经处于前沿地位,但我们在将 AI 应用于传统基础学科上仍有欠缺。这种欠缺,除了提示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外,或许也告诉我们的 AI 专家们:在传统学科中或许有更多可探索的新天地,而非仅仅局限在 AI 的核心任务上。
简单来说,根据自然指数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期间,尽管中国在自然指数论文库中的数量迅速增加(2019年论文数量增长到了2015年的340%),但仍排在美、英、德之后,位居第四。这里可以看到美国的 Share (后文解释含义)要大于2~10名全部总和。

图 1:自然指数的国家排名
然而,根据规模更大的 Dimensions 数据库,AI领先的国家和地区显然不同。中国在2015-2019年间的出版物以 318534的数量雄踞第一,而印度则以91563的数量排名第三。

图2:基于Dimensions Data的国家排名
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自然指数数据分析聚焦在指数所追踪的82本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的AI相关文章的数量,这些期刊主要覆盖化学、物理、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等。因此依据自然指数数据的排名,更强调的是 AI 在化学、物理、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而Dimension相对则更为广泛,包括人工智能相关的各种期刊和会议论文,可追踪到所有领域AI相关文章的发表情况。
两相对比,更突显了:尽管中国的 AI 研究在总体上居于世界第一(以出版物数量来说),但在化、物、生、地等传统学科中的应用却是短板。
01 Dimensions Data 中的中国 AI
使用Dimensions Data,Nature Index AI不仅分析了每个国家的排名,还给出更为详细的研究机构的 AI 100 排名。在这个榜单上,来自中国的研究机构主导了前十强机构。
前 10 名中有 7 家来自中国的高校/科研单位:清华大学(第一)、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四)、浙江大学(第五)、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六)、电子科技大学(第八)。
而前100强机构中,中国占到 39 家。
| 名词 |
研究机构 |
国家/地区 |
出版物2015–2019 |
| 1 |
清华大学 |
中国 |
11,867 |
| 2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 |
8,835 |
| 3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 |
8,796 |
|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 |
8,605 |
| 5 |
浙江大学 |
中国 |
8,337 |
|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 |
8,315 |
| 7 |
南洋理工大学 |
新加坡 |
6,985 |
| 8 |
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 |
6,954 |
| 9 |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
6,609 |
| 10 |
麻省理工学院 |
美国 |
6,314 |
| 11 |
东南大学 |
中国 |
6,180 |
| 12 |
东京大学 |
日本 |
6,058 |
| 13 |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 |
6,048 |
| 14 |
伦敦大学学院 |
英国 |
5,988 |
| 15 |
武汉大学 |
中国 |
5,797 |
| 16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 |
5,641 |
| 17 |
北京大学 |
中国 |
5,612 |
| 18 |
哈佛大学 |
美国 |
5,553 |
| 19 |
密西根大学 |
美国 |
5,464 |
| 20 |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 |
5,364 |
| 21 |
国防科技大学 |
中国 |
5,361 |
| 2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 |
5,277 |
| 23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新加坡 |
5,269 |
| 24 |
西北工业大学 |
中国 |
5,261 |
| 25 |
多伦多大学 |
加拿大 |
5,205 |
| 26 |
卡内基·梅隆大学 |
美国 |
5,192 |
| 27 |
佐治亚理工学院 |
美国 |
5,123 |

Nature Index和Dimensions数据库的分析显示,中国在AI研究总量上领先,但在化学、物理等传统学科的应用上存在短板。尽管论文数量多,但引用量低于平均水平,反映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