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LCR 121. 寻找目标值 - 二维数组 - 中等 - 数组
m*n 的二维数组 plants 记录了园林景观的植物排布情况,具有以下特性:
- 每行中,每棵植物的右侧相邻植物不矮于该植物;
- 每列中,每棵植物的下侧相邻植物不矮于该植物。
请判断 plants 中是否存在目标高度值 target。
示例 1:
输入:plants = [[2,3,6,8],[4,5,8,9],[5,9,10,12]], target = 8
输出:true
示例 2:
输入:plants = [[1,3,5],[2,5,7]], target = 4
输出:false
提示:
0 <= n <= 1000
0 <= m <= 1000
题解
这个方法来自 Krahets, 太强了。
分治法的基本思想: 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一些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以便各个击破,分而治之。
分治策略: 对于一个规模为n的问题,若该问题可以容易的解决(比如规模n较小)则直接解决,否则将其分解为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互相独立且与原问题形式相同,递归地解决这些子问题,然后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
如下图所示,我们将矩阵逆时针旋转 45° ,并将其转化为图形式,发现其类似于 二叉搜索树 ,即对于每个元素,其左分支元素更小、右分支元素更大。
因此,考虑从 “根节点” 开始搜索,遇到比 target 大的元素就向左,反之向右,即可找到目标值 target 。
算法流程:
“根节点” 对应的是矩阵的 “左下角” 和 “右上角” 元素。以 plants 中的 左下角元素 为起始点,则有:
从矩阵 plants 左下角元素(索引设为 (i, j) )开始遍历,并与目标值对比:
- 当 plants[i][j] > target 时,执行 i-- ,即消去第 i 行元素;
- 当 plants[i][j] < target 时,执行 j++ ,即消去第 j 列元素;
- 当 plants[i][j] = target 时,返回 true ,代表找到目标值。
若行索引或列索引越界,则代表矩阵中无目标值,返回 false 。
每轮 i 或 j 移动后,相当于生成了“消去一行(列)的新矩阵”, 索引(i,j) 指向新矩阵的左下角元素,因此可重复使用以上性质消去行(列)。
class Solution(object):
def findTargetIn2DPlants(self, plants, target):
"""
:type plants: List[List[int]]
:type target: int
:rtype: bool
"""
i, j = len(plants) - 1, 0
while i >= 0 and j < len(plants[0]):
if plants[i][j] > target: i -= 1
elif plants[i][j] < target: j += 1
else: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注: Python 中 如果对一个 二维数组使用 len()
返回的是其行的数量。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O(M+N) :其中,N 和 M 分别为矩阵行数和列数,此算法最多循环 M+N 次。
- 空间复杂度 O(1) : i, j 指针使用常数大小额外空间。
若使用暴力法遍历矩阵 plants ,则时间复杂度为 O(NM) 。暴力法未利用矩阵 “从上到下递增、从左到右递增” 的特点,显然不是最优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