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 Agent火了。但争议也来了。
有人说它没啥用,有人觉得它无所不能。
这很正常,毕竟每个人的使用场景不同。
我就很喜欢coze、n8n Agent,它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
但主观感受说服力不够。我们更需要数据说话。
这玩意儿,在真实的企业里,真的用起来了吗?
MMC最近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Agentic AI现状:创始人版》。原文地址:https://mmc.vc/research/state-of-agentic-ai-founders-edition/
他们深入访谈了30多家AI Agent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还有40多位企业里的实际用户。
这份报告的结论,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
技术不是问题,关键在人和流程
你猜,企业部署AI Agent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I不够聪明?幻觉太严重?难以集成?
都不是,根据调查,真正的三大难题是:
- 无法嵌入原有工作流(60%)
一个AI Agent再厉害,如果它需要单独打开一个APP,让员工在钉钉、飞书之外再打开新窗口,使用率注定上不去。
成功的集成,是把AI嵌入到现有工作流里。
比如,销售在CRM里更新客户状态时,AI自动跳出来说:我帮你把刚才的会议纪要总结好了。
选用AI Agent,企业得先想清楚:要用这个AI,我原有的流程该怎么调整?
这比买一套软件难多了。
- 员工抵触(50%)
在企业里,人和AI的合作,目前大多不太愉快。
有两种极端:
- • 过度依赖:员工把活儿全丢给AI,自己不检查。结果AI给客户报了个错误的价格,酿成大祸。
- • 过度怀疑:员工根本不信AI,AI做的每一步都要自己再核查一遍。效率没提高,工作量反而增加了。
更深层的,是对被取代的恐惧。这让员工要么束手束脚,要么阳奉阴违。
- 数据隐私与安全(50%)
这在金融、医疗行业尤其严重。
企业担心:我把财务报表、客户病历交给AI分析,这些数据会不会泄露?会不会被拿去训练别的模型?
有些企业是真实的合规需求,有些企业纯粹是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但无论哪种,都会让企业在部署时畏手畏脚。
所以,最大的障碍,其实是人和流程,而不是技术。
优秀的 Agent 具备哪些特征?
既然困难这么多,那做得好的AI Agent,到底是什么样的?
报告给出了一个很科学的评估框架,用两个维度来量化:
- • 准确率(Accuracy):AI干的活儿,多大比例是对的。
- • 自主性(Autonomy):AI干活时,多大程度不需要人插手。
理想状态当然是高准确+高自主。
而且,超过90%的Agent创业公司都声称自己达到了70%以上的准确率。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所以,MMC把Agent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中准确、高自主
适合低风险、高重复、易验证的场景。
比如自动给海量营销邮件打标签。
就算AI标错了30%,但它帮你自动处理了1000封邮件,你只需要纠错那些明显不对的。
总体效率还是远超人工。
第二类:高准确、低自主
适合高风险、高价值领域,比如医疗。
比如AI帮你起草临床试验报告。
准确率必须在90%以上,但每一步都需要人类专家严格审核。
它是超级助手,不是决策者。
第三类:高准确+高自主
这是最理想的区域。
适用于AI部署成熟、规则边界清晰的领域,比如客户服务、网络安全、金融合规。
在这些场景下,AI Agent已经足够可靠,准确率和自主性都达到80%-90%。
它可以端到端地处理任务。
报告提到,建议是把会幻觉的大语言模型与确定性的AI方法结合,既提高准确性,又提高自主性。
成功落地的三大秘籍
既然AI Agent落地这么难,那些成功的公司是怎么做到的?
MMC总结出了一套非常实用的策略:
秘籍一:从小事着手
忘掉那些彻底颠覆行业、全自动替换人类的宏大目标。
成功的AI Agent,往往从一个非常小、非常具体的切口进入。
选一个低风险、中等收益的任务。
选一个员工最讨厌干的活儿。比如销售最烦的手动录客户数据,财务最烦的核对发票。
永远不要说你是替代品,要说你是帮手。
你的目标不是让老板开除员工,而是把员工从重复、枯燥的破事儿里解放出来。
当员工发现AI真的帮他们每周省下5小时填表时间,信任才算种下。
秘籍二:陪跑式服务
现在的AI Agent还远没到即插即用的程度。
企业买的不仅是软件,更是一整套陪跑服务。
成功的创业公司都在用前线交付工程师模式。
这些人既是程序员,又是咨询顾问。
他们会直接扎到客户办公室里,手把手帮客户梳理流程、清理数据、调整AI。
秘籍三:定位决定生死
你怎么说你是谁,可能比你是谁更重要。
1、一定要把姿态放低
你的产品是副驾驶,是来增强员工能力的,不是来替换他们的。
哪怕你的技术真的能替换掉80%的人,也千万别这么说。
2、看人下菜碟
在医疗这种保守行业,你最好少提AI,多谈自动化、效率提升。
在金融这种激进行业,你就得猛吹Agentic AI,显得你很前沿。
3、ROI要具体
对于成熟流程,就说节省了XX小时或降低了XX%成本。
对于AI创造的新能力(比如千人千面的网页),就把它和现有工具挂钩,比如:能让你的谷歌广告转化率提升20%。
写在最后
决定AI Agent落地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已经不是模型能力够不够强。
而是它怎么和企业内部的流程整合,怎么取得员工的信任,怎么证明它的价值。
另外,从准确率和自主性两个维度来量化评估AI Agent,是挺科学的。
现在很多AI Agent,自主性高了准确率不够,准确率上去了自主性又不行。
要做好Agent,最终还是要做到像一个情商高的真人那样。
在你还没开口时,就洞察到你的需求,默默帮你把事情搞定。
这才是AI Agent的终极形态。
普通人如何抓住AI大模型的风口?
领取方式在文末
为什么要学习大模型?
目前AI大模型的技术岗位与能力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 大模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正逐渐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 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视觉 、 智能推荐等领域 ,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和机遇 。
目前,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应用于医疗、政务、法律、汽车、娱乐、金融、互联网、教育、制造业、企业服务等多个场景,其中,应用于金融、企业服务、制造业和法律领域的大模型在本次调研中占比超过 30%。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岗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大模型产业链催生了一批高薪新职业:

人工智能大潮已来,不加入就可能被淘汰。如果你是技术人,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现在就开始学习AI大模型技术,真的是给你的人生一个重要建议!
最后
只要你真心想学习AI大模型技术,这份精心整理的学习资料我愿意无偿分享给你,但是想学技术去乱搞的人别来找我!
在当前这个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AI大模型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我国对高水平AI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真正懂技术、能落地的人才依旧紧缺。我也希望通过这份资料,能够帮助更多有志于AI领域的朋友入门并深入学习。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展示
自我们与MoPaaS魔泊云合作以来,我们不断打磨课程体系与技术内容,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同时在技术层面也新增了许多前沿且实用的内容,力求为大家带来更系统、更实战、更落地的大模型学习体验。

希望这份系统、实用的大模型学习路径,能够帮助你从零入门,进阶到实战,真正掌握AI时代的核心技能!
01 教学内容

-
从零到精通完整闭环:【基础理论 →RAG开发 → Agent设计 → 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调→热门技术】5大模块,内容比传统教材更贴近企业实战!
-
大量真实项目案例: 带你亲自上手搞数据清洗、模型调优这些硬核操作,把课本知识变成真本事!
02适学人群
应届毕业生: 无工作经验但想要系统学习AI大模型技术,期待通过实战项目掌握核心技术。
零基础转型: 非技术背景但关注AI应用场景,计划通过低代码工具实现“AI+行业”跨界。
业务赋能突破瓶颈: 传统开发者(Java/前端等)学习Transformer架构与LangChain框架,向AI全栈工程师转型。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本教程比较珍贵,仅限大家自行学习,不要传播!更严禁商用!
03 入门到进阶学习路线图
大模型学习路线图,整体分为5个大的阶段:

04 视频和书籍PDF合集

从0到掌握主流大模型技术视频教程(涵盖模型训练、微调、RAG、LangChain、Agent开发等实战方向)

新手必备的大模型学习PDF书单来了!全是硬核知识,帮你少走弯路(不吹牛,真有用)

05 行业报告+白皮书合集
收集70+报告与白皮书,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06 90+份面试题/经验
AI大模型岗位面试经验总结(谁学技术不是为了赚$呢,找个好的岗位很重要)

07 deepseek部署包+技巧大全

由于篇幅有限
只展示部分资料
并且还在持续更新中…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