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开发中我们主要运用 vue-cli 来搭建项目,它是基于 webpack 的脚手架工具。随着 vite 的出现,这个可以提供更快、更精简的构建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开发体验。在后续的项目中我们也尝试使用 vite 做开发,整个过程十分流畅,因此也想通过对源码的分析,去深入了解 vite 及 vite 插件在项目开发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是怎么加载 vue 文件的。
npm init vue@latest
可以看到在 vite.config.ts 中会有默认的基础配置,其中涉及到 vite 官方插件 @vitejs/plugin-vue ,对于处理浏览器不识别的 .vue 文件,起到关键性作用。

过程分析
我们从 npm run dev 开始,会涉及到项目启动运行的过程、浏览器访问后文件的处理、文件热更新及缓存等,沿着这条思路,去分析下 vite 项目在启动及开发的过程中都做了什么?
运行项目
当我们在终端输入 npm run dev
的时候,npm 会在当前目录的 node_modules/.bin 查找要执行的程序,当使用 npm install 安装 vite 依赖时,在 vite 的package.json 文件中配置有 bin 字段,此时就会在 node_modules 文件夹下面的 .bin 目录中复制 bin 字段链接的执行文件,它其实是命令名到本地文件名的映射,bin 文件中呈现的是 shell 脚本,去执行 vite/bin/vite.js
文件,这样做是因为命令行中并没有 vite 的命令,我们在调用执行文件时,可以不带路径,直接使用命令名来执行相对应的执行文件。

启动服务

根据 vite/bin/vite.js
路径,在 vite 源码中的 bin 目录可以下找到 vite.js 文件,会调用 start 方法,引入 dist 目录下的服务端文件,该文件为打包后的内容,具体代码可以vite/src/node/cli.ts
中查看,用于启动服务端。
在cli.ts
中,首先通过 cac (一个JavaScript库,用于构建应用的CLI),创建命令行交互,用 picocolors 来修改终端输出字符的样式,它和 chalk 的功能一样,但是体积小,速度快,满足研发过程中的需要,如果你正在开发一个库,可以试一下这两个的组合。
当在终端输入npm run dev
时,会执行 cli.action 中的回调函数:
import { cac } from 'cac'
import colors from 'picocolors'
// dev
cli.command('[root]', 'start dev server') // default command.alias('serve') // the command is called 'serve' in Vite's API.alias('dev') // alias to align with the script name....action(async (root: string, options: ServerOptions & GlobalCLIOptions) => {const { createServer } = await import('./server')try {// 创建服务const server = await createServer({root,base: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