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Session)跟踪是Web程序中常用的技术,用来跟踪用户的整个会话。常用的会话跟踪技术是Cookie与Session。Cookie通过在客户端记录信息确定用户身份,Session通过在服务器端记录信息确定用户身份。
本文将系统地讲述Cookie与Session机制,并比较说明什么时候不能用Cookie,什么时候不能用Session。
Cookie机制
Cookie技术是客户端的解决方案,Cookie就是由服务器发给客户端的特殊信息,而这些信息以文本文件的方式存放在客户端,然后客户端每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都会带上这些特殊的信息。让我们说得更具体一些:当用户使用浏览器访问一个支持Cookie的网站的时候,用户会提供包括用户名在内的个人信息并且提交至服务器;接着,服务器在向客户端回传相应的超文本的同时也会发回这些个人信息,当然这些信息并不是存放在HTTP响应体(Response Body)中的,而是存放于HTTP响应头(Response Header);当客户端浏览器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的响应之后,浏览器会将这些信息存放在一个统一的位置,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而言,我们可以从: [系统盘]:\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Cookies目录中找到存储的Cookie;自此,客户端再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都会把相应的Cookie再次发回至服务器。而这次,Cookie信息则存放在HTTP请求头(Request Header)了。有了Cookie这样的技术实现,服务器在接收到来自客户端浏览器的请求之后,就能够通过分析存放于请求头的Cookie得到客户端特有的信息,从而动态生成与该客户端相对应的内容。通常,我们可以从很多网站的登录界面中看到“请记住我”这样的选项,如果你勾选了它之后再登录,那么在下一次访问该网站的时候就不需要进行重复而繁琐的登录动作了,而这个功能就是通过Cookie实现的。
在程序中,会话跟踪是很重要的事情。理论上,一个用户的所有请求操作都应该属于同一个会话,而另一个用户的所有请求操作则应该属于另一个会话,二者不能混淆。例如,用户A在超市购买的任何商品都应该放在A的购物车内,不论是用户A什么时间购买的,这都是属于同一个会话的,不能放入用户B或用户C的购物车内,这不属于同一个会话。
而Web应用程序是使用HTTP协议传输数据的。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协议。一旦数据交换完毕,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连接就会关闭,再次交换数据需要建立新的连接。这就意味着服务器无法从连接上跟踪会话。即用户A购买了一件商品放入购物车内,当再次购买商品时服务器已经无法判断该购买行为是属于用户A的会话还是用户B的会话了。要跟踪该会话,必须引入一种机制。
Cookie就是这样的一种机制。它可以弥补HTTP协议无状态的不足。在Session出现之前,基本上所有的网站都采用Cookie来跟踪会话。
如果你把Cookies看成为http协议的一个扩展的话,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了,其实本质上cookies就是http的一个扩展。有两个http头部是专门负责设置以及发送cookie的,它们分别是Set-Cookie以及Cookie。当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一个http响应信息时,其中如果包含Set-Cookie这个头部时,意思就是指示客户端建立一个cookie,并且在后续的http请求中自动发送这个cookie到服务器端,直到这个cookie过期。如果cookie的生存时间是整个会话期间的话,那么浏览器会将cookie保存在内存中,浏览器关闭时就会自动清除这个cookie。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保存在客户端的硬盘中,浏览器关闭的话,该cookie也不会被清除,下次打开浏览器访问对应网站时,这个cookie就会自动再次发送到服务器端。一个cookie的设置以及发送过程分为以下四步:
客户端发送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发送一个http响应到客户端,其中包含Set-Cookie头部 客户端发送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端,其中包含Cookie头部 服务器端发送一个http响应到客户端
这个通讯过程也可以用以下下示意图来描述:
在客户端的第二次请求中包含的Cookie头部中,提供给了服务器端可以用来唯一标识客户端身份的信息。这时,服务器端也就可以判断客户端是否启用了cookies。尽管,用户可能在和应用程序交互的过程中突然禁用cookies的使用,但是,这个情况基本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所以可以不加以考虑,这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对的。
Session机制
除了使用Cookie,Web应用程序中还经常使用Session来记录客户端状态。Session是服务器端使用的一种记录客户端状态的机制,使用上比Cookie简单一些,相应的也增加了服务器的存储压力。
Session技术则是服务端的解决方案,它是通过服务器来保持状态的。由于Session这个词汇包含的语义很多,因此需要在这里明确一下 Session的含义。首先,我们通常都会把Session翻译成会话,因此我们可以把客户端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一系列交互的动作称为一个 Session。从这个语义出发,我们会提到Session持续的时间,会提到在Session过程中进行了什么操作等等;其次,Session指的是服务器端为客户端所开辟的存储空间,在其中保存的信息就是用于保持状态。从这个语义出发,我们则会提到往Session中存放什么内容,如何根据键值从 Session中获取匹配的内容等。要使用Session,第一步当然是创建Session了。那么Session在何时创建呢?当然还是在服务器端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创建的,不同语言实现的应用程序有不同创建Session的方法,而在Java中是通过调用HttpServletRequest的getSession方法(使用true作为参数)创建的。在创建了Session的同时,服务器会为该Session生成唯一的Session id,而这个Session id在随后的请求中会被用来重新获得已经创建的Session;在Session被创建之后,就可以调用Session相关的方法往Session中增加内容了,而这些内容只会保存在服务器中,发到客户端的只有Session id;当客户端再次发送请求的时候,会将这个Session id带上,服务器接受到请求之后就会依据Session id找到相应的Session,从而再次使用之。正式这样一个过程,用户的状态也就得以保持了。
Session是另一种记录客户状态的机制,不同的是Cookie保存在客户端浏览器中,而Session保存在服务器上。客户端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的时候,服务器把客户端信息以某种形式记录在服务器上。这就是Session。客户端浏览器再次访问时只需要从该Session中查找该客户的状态就可以了。
如果说Cookie机制是通过检查客户身上的“通行证”来确定客户身份的话,那么Session机制就是通过检查服务器上的“客户明细表”来确认客户身份。Session相当于程序在服务器上建立的一份客户档案,客户来访的时候只需要查询客户档案表就可以了。
Cookie与Session的区别
cookie数据存放在客户的浏览器上,session数据放在服务器上;
cookie不是很安全,别人可以分析存放在本地的COOKIE并进行COOKIE欺骗,考虑到安全应当使用session;
session会在一定时间内保存在服务器上。当访问增多,会比较占用你服务器的性能。考虑到减轻服务器性能方面,应当使用COOKIE;
单个cookie在客户端的限制是3K,就是说一个站点在客户端存放的COOKIE不能超过3K;
Cookie和Session的方案虽然分别属于客户端和服务端,但是服务端的session的实现对客户端的cookie有依赖关系的,上面我讲到服务端执行session机制时候会生成session的id值,这个id值会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每次请求都会把这个id值放到http请求的头部发送给服务端,而这个id值在客户端会保存下来,保存的容器就是cookie,因此当我们完全禁掉浏览器的cookie的时候,服务端的session也会不能正常使用(注意:有些资料说ASP解决这个问题,当浏览器的cookie被禁掉,服务端的session任然可以正常使用,ASP我没试验过,但是对于网络上很多用php和jsp编写的网站,我发现禁掉cookie,网站的session都无法正常的访问)。
参考文章:添加理解Cookie和Session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