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QFileSystemWatcher类可以实时监视磁盘上某个文件或目录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比如删除、重命名等。我们只需将要监视的文件或目录通过其成员函数addPath() 或 addPaths() 添加到该类对象的监控列表中即可;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用removePath() 或 removePaths() 将现存的文件或目录从监控列表中删除。
QFileSystemWatcher会监测每一个被添加的文件。当前监视列表里的所有文件可以使用files() 函数返回,当前监视列表中的所以目录可以通过directories()函数返回。当把文件或目录添加到QFileSystemWatcher的监视列表中后,当文件或目录的状态变化时,该类就会向我们发出相关信号。当某个被监视的文件被修改、重命名或删除,该类会向我们发出fileChanged() 信号;同样,当某个被监视的目录或该目录下的内容被修改或删除,该类会向我们发出directoryChanged() 信号。但请注意,当被监视的某个文件被重命名或删除后,QFileSystemWatcher就不在监视它了;对于目录来数也是如此,一旦被删除,QFileSystemWatcher就不在监视该目录了。
Windows CE 在默认情况下并不支持目录监视功能,因为这依赖于所安装的文件系统驱动器。
最后,要注意的是,监视文件或目录的状态变化是要消耗系统资源的。这意味着同时可以监视的文件和目录数是有限制的。例如,在所有的BSD变体系统中,每一个被监视的文件都会占用一个文件描述符。而一些系统在默认情况下会将同时可以打开的文件描述符数限制为256。也就是说如果你使用addPath() 和 addPaths()向QFileSystemWatcher中添加的文件和目录数超过了256,则该函数就会失败。更重要的是,除了被监视的文件外,你的系统可能还有用于其他目的而打开的文件,这些描述符也会计算进系统的文件描述符总数中。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使用一下这个类。
新建一个GUI程序,并向界面上拖入两个按钮,一个用来在程序的当前目录下创建文件,另一个用来重命名该文件。然后,我们将当前目录和新创建的文件都加入到QFileSystemWat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