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30)
- 收藏
- 关注
原创 2025年智能座舱突破性亮点
2025年的智能座舱将不仅仅是一个车内操作界面,它将成为车主和乘客的全方位智能生活空间,集合娱乐、健康、社交、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座舱不仅能够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还能通过深度定制和个性化服务,提升驾驶员和乘客的出行体验。可以预见,未来的智能座舱将成为智能驾驶汽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2025-01-17 11:43:43
718
原创 空中交通管理(ATM)系统介绍
是指一套综合性的系统,用于管理空域中的飞行器,确保飞行器的安全、效率和流量控制。ATM系统需要通过实时监控和协同调度,保障空域的安全和流量的合理分配,尤其是在无人机与其他飞行器、鸟类等潜在障碍物的交互中。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确保对低空飞行器的精准跟踪。随着无人机和飞行器的大规模使用,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统一管理低空空域,并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保障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例如,飞行器和空管之间的双向通信协议、飞行器的身份认证、飞行任务记录、飞行轨迹标识等,确保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性。
2025-01-13 19:21:58
703
原创 低空经济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涉及的技术领域涵盖了无人机技术、空域管理、人工智能、5G通信、传感器技术、电池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低空经济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推动了新的商业模式与应用场景的出现。指的是在低于1000米的空域范围内,尤其是300米至500米之间的空域进行的商业活动,涵盖了无人机(UAV)、载人飞行器、小型航空器等的商业应用,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物流配送、农业喷洒、测绘、环境监测、旅游等多个方面。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增长,还对航空、交通、通信等技术带来了巨大的需求。
2025-01-13 19:19:10
915
原创 智能网联汽车:端到端(End-to-End)系统解析
此时,端到端系统能够实现高度的实时性和安全性,且不仅局限于车载系统,还可以与云端平台进行交互,支持车辆在不同场景下的自适应决策。“端到端”是指在一个系统中,从数据产生端(传感器或车辆)到数据接收和处理端(云端、车载计算平台等)之间的整个链路都由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来完成,强调全过程的闭环管理。通过端到端的设计,系统能够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深度集成,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未来,随着边缘计算、AI算法、5G通信等技术的发展,端到端系统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迈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2025-01-13 19:06:50
1027
原创 高通8295芯片技术参数、设计架构、算力与应用场景介绍
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和无线通信技术公司,高通在车载芯片领域持续创新,推出了Snapdragon 8295芯片(高通8295芯片),为汽车行业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低功耗设计和高安全性。高通8295芯片专为自动驾驶、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领域量身定制,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出色的能效表现,是车载计算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通8295芯片的算力在车载领域中具有极高的水准,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和ADAS系统中,它能够实时处理来自各类传感器的数据,为车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2025-01-13 18:51:30
2283
原创 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技术与应用场景介绍
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是华为在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和车载智能化领域的重要战略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为车辆提供智能计算、感知处理、决策规划等支持,为L2-L5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算力支持。MDC平台集成了处理器、AI加速器、传感器数据融合、地图推算与更新等关键技术,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车载智能计算平台。
2025-01-13 18:43:17
730
原创 国产车载芯片供应商TOP10的主要芯片以及核心参数
随着国内车企对智能化、自动化和电动化技术的不断推进,以上十大芯片供应商将继续在汽车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每家供应商根据其技术特点、核心优势及产品定位,面向不同细分市场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预计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加速市场份额的扩大,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
2025-01-13 18:38:38
1786
原创 车载3D HMI人机交互与GPU算力的平衡
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载3D HMI(Human-Machine Interface)人机交互界面逐渐成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传统的2D界面,3D HMI能够提供更直观、沉浸的交互体验,尤其在智能驾驶、车载导航、娱乐系统以及人机互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车载3D HMI的高交互性与视觉表现要求对计算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GPU算力的需求。如何平衡3D HMI的算力资源消耗与实际需求,成为当前车载系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2025-01-13 18:05:25
987
原创 边缘GPU算力在车载娱乐与信息系统的应用
边缘计算是指将数据处理能力从云端推向网络边缘的计算框架。传统的云计算依赖于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数据中心进行处理,而边缘计算则将处理能力部署在离数据源更近的地方,以减少延迟、提高带宽利用率并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安全性。通过边缘计算,汽车内部的传感器、摄像头和其他设备可以直接与本地的计算单元交互,降低延迟并提高计算效率。
2025-01-13 11:11:21
756
原创 一文了解什么是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一个新兴的经济概念,指的是在垂直高度相对较低的空域(通常指距地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内,根据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甚至最大限度可达6000米)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简单来说,就是把传统的“地面道路”拓展到“低空”,利用各种飞行器进行商业和公共服务活动,从而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虽然目前还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低空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01-08 15:03:50
3975
原创 深度学习模型全面解析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个快速发展的分支,它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来模拟人脑的学习机制,从而实现对复杂数据的有效处理和分析。这些隐藏层能够逐层提取输入数据中的抽象特征,从低级特征(如边缘、纹理)到高级特征(如物体部件、语义概念),最终实现对数据的有效表示和理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深度学习模型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然而,我们也需要正视深度学习模型面临的挑战,并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克服这些挑战,推动深度学习技术的健康发展。
2025-01-08 15:00:55
784
原创 人工智能学习框架
人工智能学习框架是构建、训练和部署人工智能模型的工具和库的集合。它们提供了一系列预先构建的组件和功能,例如数据处理、模型定义、优化算法和评估指标,从而简化了AI开发流程。选择合适的框架对于AI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学习框架是AI开发的重要基石,它们大大简化了AI模型的开发和部署过程。开发者应根据项目需求和自身技能选择合适的框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框架和工具也在不断涌现,这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025-01-08 14:56:23
519
原创 比亚迪DiLink 150 智能座舱深度解析:技术、算法与应用开发实例
DiLink 150采用4nm制程的高性能车载芯片,拥有强大的CPU、GPU和NPU算力,为座舱系统的流畅运行和复杂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相较于采用12nm和11nm制程芯片的DiLink 20和DiLink 50,以及采用6nm制程芯片的DiLink 100,DiLink 150在性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为用户带来更快的响应速度、更流畅的操作体验以及更强大的AI计算能力。DiLink 150凭借强大的硬件性能、开放的软件生态、智能的交互体验和丰富的互联功能,在智能座舱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2025-01-08 11:59:54
2153
原创 鸿蒙智能座舱产品介绍、技术特点、算法运用及开发实例
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开发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旨在为所有智能终端提供统一的操作系统平台。与传统操作系统不同,鸿蒙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提供高效、流畅的多设备协同体验。鸿蒙操作系统采用微内核架构,具备高可靠性、低延迟和高安全性等优点,能够满足智能终端的多样化需求。在智能座舱领域,鸿蒙操作系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操作体验。通过与车载硬件的深度融合,鸿蒙智能座舱不仅提供了更加流畅的人机交互界面,还提升了智能座舱的多任务处理能力、语音识别能力及车载娱乐系统的表现。
2025-01-08 11:46:48
1695
原创 V2X(车联网)技术特点、原理及算法介绍
车联网(V2X, Vehicle-to-Everything)作为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V2X技术,车辆能够与其他车辆、道路基础设施、行人以及网络系统进行实时信息交换,从而提高交通安全、交通效率,并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V2X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还能够在实时交通流量监控、道路规划和智能交通信号管理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持。V2X的实现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网络、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2025-01-08 11:34:36
1893
原创 ADAS自动驾驶行为决策算法:规则基础系统、强化学习与模糊逻辑
自动驾驶行为决策是确保车辆在复杂道路环境中安全行驶的核心技术之一。规则基础系统、强化学习和模糊逻辑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场景。规则基础系统适用于简单的、可预测的情景,强化学习适合应对动态且复杂的场景,而模糊逻辑则能处理不确定和模糊的信息。这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结合使用的,通过综合利用各种算法的优势,可以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能力和安全性。
2025-01-07 15:25:39
1068
原创 ADAS自动驾驶路径规划算法原理与代码实现
路径规划是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能够帮助车辆在复杂环境中找到安全、平稳的行驶路径。A算法、Dijkstra算法和RRT算法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A算法适用于已知环境中的全局规划,Dijkstra算法适用于无启发式的最短路径问题,而RRT算法则适合高维空间和动态环境中的路径生成。这些算法虽然各自有其优缺点,但通过合理选择和结合,可以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高效、可靠的路径规划解决方案。
2025-01-07 15:20:40
1629
原创 ADAS自动驾驶传感器融合算法技术原理与代码实现
传感器融合算法是实现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感知的关键技术。卡尔曼滤波(KF)、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粒子滤波(PF)是常用的传感器融合算法,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系统特点。通过结合这些算法的优势,可以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实现高精度的系统状态估计。
2025-01-07 15:07:49
1438
原创 ADAS感知系统硬件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国外厂家介绍
ADAS感知系统是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硬件供应商在感知精度、系统稳定性、数据融合与处理能力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英伟达、英特尔、Mobileye、博世、大陆集团等厂商提供了多种硬件解决方案,各有其优势与局限。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技术支持、传感器类型以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等多种因素。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的ADAS感知系统将朝着更高精度、更强鲁棒性以及更全面的数据融合方向发展。
2025-01-07 14:26:24
690
原创 ADAS感知系统硬件和解决方案国内供应商介绍
中国在ADAS感知系统硬件与解决方案领域的供应商近年来逐步崭露头角,华为、百度、大华、四维图新等公司在不同领域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产品。国内供应商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和技术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竞争者。然而,中国ADAS硬件供应商在技术整合度、全球市场竞争力和合作渠道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企业有望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低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在全球ADAS市场的份额。
2025-01-07 14:22:42
1100
原创 前碰撞预警(FCW)技术原理、开发步骤和代码示例
前碰撞预警系统(FCW)是提高汽车安全性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前方障碍物的实时监测与碰撞风险预测,FCW能够在驾驶员反应不及的情况下提供及时的警告,帮助避免事故发生。开发FCW系统需要传感器数据采集、计算机视觉算法、相对速度计算、碰撞预测与警报机制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FCW系统的精度、实时性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有望成为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标准配置。
2025-01-07 14:13:30
689
原创 驾驶员疲劳监测技术原理、开发步骤和代码示例
驾驶员疲劳监测技术是现代汽车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预防疲劳驾驶带来的交通事故。开发此类系统需要结合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生理信号处理等多种技术,并且在不断优化算法的同时,确保系统能够在实时、高精度的条件下运行。随着AI和硬件技术的发展,驾驶员疲劳监测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成为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5-01-07 14:11:00
808
原创 自动泊车辅助(APA)技术原理、开发步骤和代码示例
自动泊车辅助系统(APA)是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驾驶员在繁忙或狭窄的停车环境中自动完成停车操作。APA系统包括感知、路径规划与决策、控制等多个子系统,开发过程涉及到多种算法与技术,包括传感器数据融合、路径规划、车辆控制等。随着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APA系统的精度和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为自动驾驶系统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2025-01-07 14:07:50
1197
原创 交通标志识别(TSR)技术原理、开发步骤与代码示例
交通标志识别(TSR)是自动驾驶和ADAS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在开发TSR系统时,除了准确的图像获取和预处理,还需要选择适合的特征提取方法和分类算法,常用的算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通过不断优化算法,结合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未来的交通标志识别系统将会更加精准和智能,帮助驾驶员或自动驾驶系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交通环境。
2025-01-07 13:37:31
937
原创 盲区监测(BSM)技术原理、开发步骤和开代码示例
盲区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因车辆设计或驾驶位置的限制,无法直接通过后视镜、侧视镜、甚至车窗观察到的区域。盲区的大小和位置因车型的不同而异,通常包括车辆的两侧和后方,尤其是高速行驶时,由于车速过快和视野有限,盲区的影响更为明显。盲区监测系统作为车辆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创新的传感器技术和先进的算法,盲区监测系统在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驾驶安全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汽车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未来的盲区监测系统将变得更加智能和精准,进一步提升驾驶员的安全体验。
2025-01-07 13:32:45
607
原创 车道偏离预警(LDW)技术原理、开发步骤与代码示例
车道偏离预警(LDW)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主要依赖车辆上的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对前方道路的车道标线进行实时检测。如果系统检测到车辆无意间偏离车道,并且驾驶员没有开启转向灯,LDW将触发警报,提醒驾驶员调整车辆行驶轨迹。LDW并不会主动控制方向盘来干预驾驶员的操作,这与车道保持辅助(LKA)有所不同。车道检测:系统通过前向摄像头检测前方道路的车道标线,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识别车道的位置和数量。车道偏离判断:系统实时分析车辆与车道标线的相对位置,判断车辆是否发生偏离。警告提醒。
2025-01-07 11:51:58
1197
原创 ADAS驾驶辅助系统关键要点
它不仅依赖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强大的计算平台和高效的算法,还需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ADAS将在未来的汽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为实现全面自动驾驶奠定基础。ADAS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控制系统和算法,辅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提高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和驾驶体验的一系列系统。感知系统是ADAS的核心,负责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为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实时信息。: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实时通信,将进一步提升ADAS的感知能力和决策速度。
2025-01-07 11:43:37
392
1
原创 车道保持辅助(LKA)技术原理、开发步骤及代码示例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是一种通过车辆上的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和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车道标线、障碍物以及车辆的偏离情况,自动采取干预措施,帮助驾驶员保持车辆在车道内的安全系统。车道检测:通过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检测前方道路的车道标线,实时识别车辆相对于车道中心的偏离程度。偏离判断:系统实时计算车辆当前的行驶位置,并评估车辆是否无意间偏离车道。干预动作:如果车辆偏离车道且未进行转向操作,LKA会通过主动调整方向盘来纠正车辆的位置,或者发出警告,提示驾驶员进行修正。
2025-01-07 11:20:50
1324
原创 自动紧急制动(AEB)技术原理、开发步骤及代码示例
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通过综合利用多种传感器(如雷达、摄像头等)进行环境感知,结合精准的决策与控制算法,在碰撞即将发生时自动施加制动,显著提升行车安全性。开发AEB系统需要经历需求分析、传感器选择、算法开发、系统集成、测试验证等多个环节。通过多次优化和调试,确保系统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可靠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
2025-01-07 11:08:13
1885
原创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技术原理和开发步骤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是一个涉及多种传感器技术、控制算法和系统集成的复杂系统。其核心技术包括环境感知、目标检测、车速和距离控制、决策与执行等。开发ACC系统需要经过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传感器融合、控制算法开发、集成测试和量产部署等多个步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CC系统的功能将会进一步扩展,朝着更高阶自动驾驶系统(如L3及以上)发展。
2025-01-07 10:55:04
947
基于C语言罗斯方块游戏实现示例与解析
2025-01-13
3D HMI人机交互与GPU算力平衡
2025-01-13
边缘GPU算力在车载娱乐与信息系统的应用
2025-01-13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