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橙锋,专注情感故事分享以及情感问题分析。目前微信红包抽奖活动还在火热进行中,祝愿大家好运,参与方式在文末尾讲述,请大家耐心看到末尾。下面听我给你讲述今天的故事。
摁下手机闹钟,关掉那段2008年流行的《青花瓷》铃声,刘阿姨揉了揉酸痛的腰背,偷偷看了眼表——凌晨四点半。窗外的黑暗厚重如墨,只有小区保安亭的灯光在雾气中模糊成一团橘色的光晕。
六十五岁的她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隔壁房间里的九十岁老母亲。
"阿姨,您这腰上的膏药都泛黄起皱了,该换了。"上周居委会小张来家访时提醒她。刘阿姨只是笑笑,没说膏药还是儿子去年从乡下带来的,那时她才刚做完子宫肌瘤手术。有些苦,只适合自己咽下去,说出来反而成了别人的负担。
厨房里,刘阿姨熟练地煮着小米粥,老式高压锅上的橡胶垫圈有些老化,缝隙中漏出的一缕蒸汽在昏暗的灯光下宛如一声叹息。墙上的老式挂钟走到五点整,发出"叮咚"的报时声,与此同时,老母亲房间传来断断续续的咳嗽声。
刘阿姨抹了把额头的汗,忽然被刀板旁边儿子出国前送的相框吸引——相片里的她还是四十多岁,眼角没有鱼尾纹,手指没有关节炎。"妈,您是不是又没吃药啊?"相片里的儿子是这么说的,而不是"妈,您怎么又瘦了?"
1
"回来吃饭吗?我煮了你爱吃的冬瓜汤。"刘阿姨边剥着鸡蛋边打电话给儿子,电话那头嘈杂的工作噪音和儿子疲惫的声音让她心头一紧。半小时后,她照例盛了两碗饭,放一碗在老母亲床头柜上,那块带着茶垢的老红木柜子上摆满了药瓶,贴着密密麻麻的用药时间表。
老母亲手指关节肿大如蚕豆,颤巍巍指着床头的旧相册,刘阿姨会意地拿过来翻开。泛黄的相片边角已经卷曲,爸爸穿着五十年代的蓝制服站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
"那棵树...现在还在吗?"老母亲问,眼神里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渴望。刘阿姨点点头,不忍心告诉她老家早已拆迁,石榴树和那段记忆一起被水泥埋葬。
傍晚六点,医院的护工按响门铃,来接老母亲去做每周一次的透析。刘阿姨把准备好的保温盒——里面装着切成小块的水果和一块软糯的重阳糕——塞进母亲的小推车。电梯定格在7楼,门缓缓打开,露出邻居王奶奶讶异的表情:"这么大年纪了,还照顾老人,你儿子怎么不来帮忙?"
刘阿姨笑了笑,只说:"他忙。"她不会说自己的退休金和儿子微薄的工资正好卡在医保报销的尴尬地带,也不会说儿子昨晚熬夜查的是母亲能否申请特殊医疗补助。
2
周末清晨,刘阿姨拖着疲惫的身体去老年活动中心参加太极班。同龄人大多由儿女陪同,而她则习惯了独来独往。"您儿子呢?"同班的李大姐关切地问。刘阿姨望着活动室墙上"孝老爱亲"的红色标语,编了个儿子出差的借口。
冬日的阳光像煎过头的溏心蛋,黄澄澄地洒在地面上。刘阿姨学着教练的动作,缓缓推掌,却感到左膝一阵剧痛,咬着牙坚持完最后一组动作。手机震动起来,是儿子发来的微信:"妈,我今天回来看您和奶奶。"消息旁边是一个笑脸表情,刘阿姨盯着屏幕,眼眶发热但流不出泪。
傍晚,公交车站台上,刘阿姨抱着刚买的半只烤鸡——老母亲最爱吃的烤鸡翅膀,儿子喜欢吃鸡腿。家这个字,明明可以由一个人撑起,却总需要几个人才能填满。公交车报站器提示"到站了"的声音,仿佛在提醒她:到家了,可以卸下疲惫了。
家门口,意外看到儿子正在门口蹲着开锁,背影和年轻时的丈夫重合在一起。刘阿姨心里一热,正要喊出声,却听见儿子电话那头:"对不起领导,我妈身体不太好,今晚可能不能加班了..."听到这句话,刘阿姨站在原地,忽然不忍心上前打扰。
3
老式座钟又一次敲响十点,刘阿姨收拾完碗筷,看着客厅沙发上打盹的儿子和靠在轮椅上看电视的老母亲,恍惚间,她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在儿子步入花甲之年,自己也将成为需要照顾的那个。
静谧的夜里,厨房水龙头的滴答声像是某种倒计时。刘阿姨擦拭着茶几上的全家福照片,手指轻轻抚过每一张笑脸。相框背面夹着一张她从未示人的试算表:养老金、医保额度、可能的护理费用...密密麻麻的数字后面是人生最残酷的计算题。
从照顾者变成被照顾者,这中间横亘着多少无言的体谅和心照不宣的准备?当窗外的月光洒在茶几上,刘阿姨终于理解,家庭的重量从不是平均分配的,而爱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她关上台灯,轻声对睡着的儿子说:"明天睡个好觉再走,不急。"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步入花甲之年,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这段时光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每个家庭都有说不出的艰难,但又何尝不是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如果有一天,角色互换,你准备好了吗?
欢迎大家下方留言讨论!
抽奖活动在此,请注意!点击这里参与!重大好消息!【微信红包】 女神节提前送个大红包~
感谢您阅读全文,您的点赞、转发和爱心,将是我更新创作的动力!麻烦动动您发财的手,帮我点个赞以及爱心,与你的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