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不曾给我开过玩笑,却也从未真正击垮我。47岁的我,李玉芬,一个来自北方普通农村的留守妇女,用自己的方式抵抗着生活的艰辛。十几年前,丈夫出门打工,如同人间蒸发,留下我和年仅3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如今儿子已经16岁,村里人对我丈夫的命运各有猜测,有说他可能已经在外地去世,有说他另组家庭再也不会回来。
01 相亲:一场接一场的碰壁
相亲对我来说,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带着一个16岁儿子的我,在这个婚姻市场上显得格外突兀。张媒婆介绍的刘老四,50岁出头,种了十几亩地,看起来是个本分人。那天我特意打扮,换了件干净的碎花衫,还抹了点口红。当我坦诚地告诉他自己带着儿子时,他的脸色立刻变了。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无数道拒绝的目光。
隔壁村的王寡妇又给我介绍了一个县城开小超市的李建国。见面后我发现,他更像是冲着我家的房产和存款来的。那种赤裸裸的算计,让我连一点好感都生不起来。村支书的媳妇还劝我:"玉芬,你别太挑了,隔壁李家庄的瘸子刘根人不错。"我只是苦笑。我不是挑剔,而是不想将就。
02 生活的无奈与尊严
村里四十岁以上的光棍不在少数,据说加上邻村有二三十个。他们宁愿打一辈子光棍,也不愿意接受像我这样带男孩的二婚女人。背地里的议论我也听过:"看把她能的,带个拖油瓶还挑三拣四。"可我从未在意。尊严,有时候比婚姻更重要。
夜深人静时,我依然会感到孤单。看到其他家的男人下地回来,媳妇端洗脚水、轻轻给丈夫揉肩,我的内心不免泛起一丝羡慕。但我的儿子总是安慰我:"妈,等我长大了就挣钱给你花,我是男子汉,我会一直保护你!"这句话,比任何慰藉都要有力。
03 希望与坚持
最近,儿子的班主任给我介绍了个对象,是学校退休的保安,老伴去世多年,儿女都在外地。听说人挺随和,下周准备见面。我的内心既忐忑又期待。这些年,我想明白了:找对象不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而是找个能互相理解、互相扶持的伴。
农村的光棍再多,也得是两情相悦。即便最后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我还有儿子,我们的生活同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我不需要同情,也不需要怜悯,我只想活出自己的精彩。生活从未亏欠我,因为我从未向生活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