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银发教育,掘金声音经济
作者|AgeClub 吕娆炜
前言
伴随新一代活力老人崛起为消费市场的主力人群,需求日益多元化,推动银发产业迈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其中基于兴趣驱动的银发教育赛道成为增量市场。
从书法、摄影到舞蹈、短视频剪辑,近年来,中老年群体在教育消费上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持续性,且摒弃了以往打发时间式的学习心态,转而追求系统学习与专业成长。他们不仅重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更关注学习成果的可展示性与社交互动价值。
《2024中老年“教育+”增长蓝皮书》(下文称《蓝皮书》)显示,我国中老年兴趣学习人群整体认知水平偏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5%,职业以高干、高知为主。
十方融海梨花教育创始人、CEO杨楠告诉AgeTravel:“2017年研究并横向对比读书写作、瑜伽、声音等赛道后,基于市场需求和用户付费意愿等维度的考量,决定向声音培训这一细分市场深耕。”
目前,梨花教育平台累计中老年用户数超过1800万,45-65岁人群占比最高,其中女性用户占比超80%。
(图源:受访者提供)
从行业发展视角看,中老年声音教育的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用户粘性高、复购率强,决定了这一赛道未来具有可持续运营与深度孵化的潜力。
面对这一新兴市场,近期一些平台机构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本文,AgeTravel将与业内代表性企业对话,梳理企业在中老年声音教育上的业务模式与打法,并探讨这一赛道在运营获客、商业化等方面的趋势。
01
押注中老年声音教育,
高需求下的风口赛道
书法、养生、国学等传统课程外,声音教育正成为中老年热衷的另一新兴赛道。
当前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需求分为刚性需求和升级需求,而以兴趣教育为代表的升级需求,能够发挥更强的撬动作用。《蓝皮书》显示,兴趣学习人群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为兴趣买单,月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19.6元。
(图源:《蓝皮书》)
另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为3.35亿,同比增长340万。
庞大的市场需求背后,蕴藏着广阔的内容和商业机会。
今年6月,中老年兴趣教育平台红松,宣布与中国录音师协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以声音赋能银发生活为核心,聚焦适老化声音科技应用创新、适老化声音产品研发等,帮助中老年人系统学习声音相关知识与技能。
作为业内另一家较早关注到中老年声音教育市场潜力的企业,梨花教育从2017年开始布局,并于2020年成立梨花声音研修院。
“梨花教育以新中老年人兴趣素养、新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为主,业务分为三大板块:知识内容服务商、教育流量服务商和IP商业化服务商。”杨楠向AgeTravel介绍道。
(图源:受访者提供)
相较于一些对中老年体力和脑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声音培训更易入门、适用范围广、学习形式灵活,更符合中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与生活节奏。无论是朗诵、配音还是歌唱等,都是用户可以持续参与、不断提升的表达方式。
随着2017年前后各类音视频平台快速崛起,用户对音频内容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趋势。
在视频号、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拥有个性化声音风格的创作者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比如大叔音、御姐音、地方方言等内容,成功打破传统播音主持的局限,声音经济已经不再是播音专业人士专属,借助互联网平台及多样化的科技工具,普通用户也能实现声音表达的自我提升与内容创作,甚至在音频领域获得影响力与商业回报。
杨楠表示,经过市场调研和多次尝试,初期梨花教育团队与知名配音师张弛合作,推出声音课程。“我们当时做了很多方向,声音只是其中的一个。在同样的流量池里面,发现更多用户愿意点击观看声音类的课程,需求进来之后,很多人愿意深入学习、为课程付费,并成功通过声音变现。”杨楠补充说道。
(图源:受访者提供)
以平台一位48岁学员为例,在参与声音训练营后,对声音有了系统性的认识,毕业以来参与了《官场红人》《退下,让朕来》等10余部小说和有声剧的演播,并为多部动画进行配音,部分内容播放量达到千万级。
杨楠告诉AgeTravel,除了进行商业化变现外,声音的应用场景也十分广泛,“虽然无法像考试一样通过成绩来呈现,但却无时无刻影响生活中每一个场景,从最基础的交流、到职场演讲、亲子沟通、直至职业发展的配音、主持等,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声音培训。”杨楠表示。
02
技术驱动教学革新,
AI陪练重塑声音学习体验
人工智能浪潮下,AI几乎成为各行各业绕不开的话题。
此前普华永道的一项研究指出,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技术将为全球经济带来15.7万亿美元的增长。而对于中老年教育这一成长中的赛道而言,AI的介入则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中老年教育所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寻求平衡。
传统线上线下课堂往往难以同时满足大规模授课的效率与个性化指导的深度,尤其在声音这种高度依赖感知与表达的非标准化课程中,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对每位学员提供持续反馈和精准训练,成为用户深入学习和能力进阶的主要瓶颈。
在此背景下,AI的应用则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和个性化服务能力。
2022年起,梨花教育加大对AI声音技术的研发投入,陆续推出“AI声音陪练师”和“AI声音导师”等核心系统,用技术手段重构中老年声音学习路径。
(图源:受访者提供)
“以‘AI声音陪练师’为例,基于机器学习与多模态语音识别技术,这套系统整合了75种AI测评算法、覆盖超过50种声音特征,包括音高、音准、语速、情绪表达等关键维度,能够为每一位用户生成个性化测评报告,帮助用户精准发现发音问题并匹配相应训练方案。”杨楠告诉AgeTravel。
据了解,目前该系统累计使用用户超20万人,日使用人数超4万人。
“通过这套‘测评-训练-优化’的闭环体系,学员能够在小时级别获得针对性提升,不再依赖课堂时间。”杨楠补充说道。
去年5月上线的“AI声音导师”则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智能化水平,具备个性建议、专业答疑、实时陪伴等功能。通过拟人化对话交互与情绪鼓励,增强中老年用户的学习动力与粘性,也降低了技术使用门槛。
此外,梨花教育还在构建AI辅助课程研发的“反哺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共性问题与兴趣偏好,课程团队可及时推出如“前后鼻音纠正”“方言矫正”等专题课程,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与产品快速迭代。
(图源:受访者提供)
除了学习过程的陪伴与反馈上,AI还进一步渗透进中老年教育产品的前端设计与后端优化。
围绕用户行为数据与学习反馈构建课程研发机制,已成为中老年教育平台实现产品精准供给与迭代升级的重要方向,这一趋势正在更多头部银发教育企业中得到体现。
(图源:受访者提供)
此前中老年兴趣学习平台量子之歌千尺学堂接受AgeTravel采访时曾透露,AI技术正成为平台提升银发教育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
其自研的智能直播系统支持多种课件形态、互动反馈与课堂表现诊断,能精准捕捉教学问题并反馈至教学团队。配套的智能营销系统则通过用户画像和行为数据,实现素材的精准投放与异常数据的快速响应。同时,智能CRM系统根据用户兴趣、学习偏好与课程进度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实现更加精细化、贴身化的学习服务。
“在提升整体服务效率之外,千尺学堂也在积极开发面向中老年用户的AI小工具,围绕内容创作、视频剪辑、书法智能纠错等多个场景,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表达与创作需求。”千尺学堂告诉AgeTravel。
一系列AI产品与工具的推出,标志着银发教育正在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更具互动性与创造力的数字化学习生态转型, 让AI真正成为中老年自我表达与能力延伸的工具,而非门槛。
03
以社群构建情感连接,
打造长期用户价值
今年7月,中老年旅游品牌共比邻宣布完成A轮融资,金额过亿元,掀开了新一轮银发赛道资本关注热潮。
共比邻创始人康嘉告诉AgeTravel,放眼整个银发文旅赛道,旅游、聚会等产品背后的核心落脚点都是社交。“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我们决定要抓住老年人最核心的诉求,把行业中广泛存在但是比较零散的供给进行整合运营。”
目前共比邻的主要服务对象是50-70岁的活力退休人群,提供旅游、聚会、演出服务等,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打造老年人社区。
共比邻的成功融资,不仅体现了资本市场对银发赛道的持续看好,也再次验证了社交作为中老年消费核心驱动力的市场共识。无论是旅游聚会或是文化娱乐,本质上都是围绕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展开。
而在中老年教育领域,这一逻辑同样适用。知识获得并非用户参与其中的唯一价值,情感连接与社交氛围往往才是决定其能否长期留存的关键。
(图源:受访者提供)
以梨花教育为例,在打造课程内容与技术工具的同时,平台也十分注重构建学习社群。
杨楠提到,不少用户选择声音课程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提升技巧或美化声音,更是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在朗诵、配音、训练的过程中实现情绪调节、获得陪伴感。
为满足用户的这一特性,梨花教育一方面通过课程内容强化情绪共鸣,另一方面则在学习路径上加入社群互动模块,鼓励用户之间日常交流与作品展示,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
此外,梨花教育也将社群价值作为流量转化与用户留存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构建以教师IP为引领的内容阵地、AI陪练工具作为连接器、线上社区作为互动场景的三位一体体系,逐步搭建起一个有温度的中老年学习社群。
正如杨楠所强调的:“以专业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以兴趣为纽带,由此强化社交属性,构建学习社区”,这一模式已成为平台持续增长的重要抓手。
(图源:受访者提供)
此外,杨楠告诉AgeTravel,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梨花教育也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路径,计划推出声音游学、分享会、沙龙等形式,同时强化私域运营,布局AI软硬件,进一步加强用户与用户间的链接。
结语
伴随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用户观念的转变,当前中老年群体的学习行为正发生深刻转变。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持续表达的内容创作者。
新一代银发族对兴趣教育的关注点,既包括实用技能的获取,也涵盖精神满足、社交连接与个体成就感的实现,他们不再止步于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寻找价值感与自我表达。
在众多银发教育细分领域中,能够同时承载表达、陪伴与成就感的内容,正成为银发用户的优先选择。正如杨楠所提到的:“声音类课程的点击率、转化率较高,用户的持续学习意愿也更强。”声音教育走俏的背后,正体现出银发群体对自我提升与情感联结的真实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