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渠道
1、战略形态(阵地战/侧翼战/游击战/防御战)
01、渠道的本质的价值和利益的分配
02、渠道问题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政治体制”问题。(因为她涉及愿景的追随和信赖
03、利益结构的设计和分配,严格的管理和奖惩,对营销组织的动员和控制
2、渠道选择
01、渠道之战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02、渠道是品牌达成营销目标,承载各个环节推动力量的总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03、渠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品牌的号召力、信任力和控制力
3、渠道模式
01、消费趋势的变化是推动渠道模式交互、融合与重构的重要驱动力
02、购买多渠道化、移动化、社交化和娱乐化等渐成渠道模式的一种全新体验
03、便捷一站式线上线下结合的渠道模式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招商策划
01、招商策略的本质是必须满足渠道商日益增长的发财和发展的需要
02、招商策划就是解决渠道商的积极性(愿意替我们卖)、主动性(帮我们传播推广)和服务性(服务好消费者)
03、招商策划目的一是快速有效铺货、二是解决资金周转、三是实现品牌势能
项目的生命周期
立项阶段
组建管理团队、明确理念或方向,与主顾谈判,制定运作计划,确定工作的细分及相应的产出,工作任务的排序,确定任务所需要的资源,阶段的管理建议,明确目标,使规划标准化、准确无误,简化项目因素,与他人有效合作。
项目启动
发展成熟
完成阶段
阶段特点
TCP/IP协议簇
TCP/IP协议簇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自顶向下分别是:应用层 传输层 网路层 数据链路层。每一层完成不同的功能,且通过若干协议来实现,上层协议使用下层协议提供的服务。
数据链路层:完成两个相邻节点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实现网卡接口的网络驱动程序以处理数据在物理媒介上传输。
MAC地址(物理地址) 48位(包括以太网、令牌环和802.11无线网络)
ARP (地址解析协议):ip -> MAC
RARP (逆地址解析协议):MAC-> ip
网络层:实现数据包的选路和转发
IP协议(因特网协议):根据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来决定如何投递。如果数据包不能直接发送给目标主机,那么IP协议就寻找合适的下一跳的路由器。
ICMP协议(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主要用于检测网络连接。
传输层: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产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进程问通信>
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 可靠的 流式服务。TCP协议使用超时重传、应答确认等方式来确保数据包被正确地发送至目的端,因此TCP服务是可靠的。
UD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 不可靠 数据报服务
SCTP协议(流控制传输协议):为了因特网上传输电话信号二设计的,是一种相对较新的传输层协议。
应用层: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逻辑。
Ping是应用程序,而不是协议,利用ICMP报文检测网络连接,是调试网络环境的必备工具。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使用户能在本地完成远程任务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更新协议,用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告知对方各自的路由信息。
DNS(域名解析协议):提供机器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万维网服务器和本地浏览器进行数据通信的传送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网络共享文件的传输协议。
路由交换技术
MAC地址表
在交换机中有一张记录着局域网主机MAC地址与交换机接口的对应关系的表,交换机就是根据这张表负责将数据帧传输到指定的主机上的,这张表就是MAC表。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帧以后,首先、会记录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到MAC表中,接着、会检查自己的MAC表中是否有数据帧中目标MAC地址的信息,如果有则会跟据MAC表中记录的对应接口将数据帧发送出去(也就是单播),如果没有,则会将该数据帧从非接受接口发送出去(也就是广播)。
ARP表
在每台主机中都有一张ARP表,它记录着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路由表
路由表记录着到不同网段的信息。路由表中的信息分为直连路由和非直连路由。
直连路由:是直接连接在路由器接口的网段,由路由器自动生成。
非直连路由:就是不是直接连接在路由器接口上的网段,此记录需要手动添加或者是使用动态路由。
路由表中记录的条目有的需要手动添加(称为静态路由),有的测试动态获取的(称为动态路由)。直连路由属于静态路由。
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在网络层可以识别逻辑地址。当路由器的某个接口收到一个包时,路由器会读取包中相应的目标的逻辑地址的网络部分,然后在路由表中进行查找。如果在路由表中找到目标地址的路由条目,则把包转发到路由器的相应接口,如果在路由表中没有找到目标地址的路由条目,那么,如果路由配置默认路由,就走默认路由的配置转发到路由器的相应接口;如果没有配置默认路由,则将该包丢弃,并返回不可到达的信息。
ps:
BGP:边界网关协议(BGP)是运行于 TCP 上的一种自治系统的路由协议。 BGP 是唯一一个用来处理像因特网大小的网络的协议,也是唯一能够妥善处理好不相关路由域间的多路连接的协议。 BGP 构建在 EGP 的经验之上。 BGP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和其他的 BGP 系统交换网络可达信息。网络可达信息包括列出的自治系统(AS)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效地构造了 AS 互联的拓扑图并由此清除了路由环路,同时在 AS 级别上可实施策略决策。
AP
无线AP(Access Point):即无线接入点,它用于无线网络的无线交换机,也是无线网络的核心。无线AP是移动计算机用户进入有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用于宽带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可以覆盖几十米至上百米。无线AP(又称会话点或存取桥接器)是一个包含很广的名称,它不仅包含单纯性无线接入点(无线AP),同样也是无线路由器(含无线网关、无线网桥)等类设备的统称。
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它能够理解不同的协议,例如某个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协议,因特网使用的TCP/IP协议。这样,路由器可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网络传来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把非TCP/IP网络的地址转换成TCP/IP地址,或者反之;再根据选定的路由算法把各数据包按最佳路线传送到指定位置。所以路由器可以把非TCP/IP网络连接到因特网上。
交换机
交换机(Switch)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
防火墙
防火墙(英语:Firewall)技术是通过有机结合各类用于安全管理与筛选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帮助计算机网络于其内、外网之间构建一道相对隔绝的保护屏障,以保护用户资料与信息安全性的一种技术。 [1]
防火墙技术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发现并处理计算机网络运行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数据传输等问题,其中处理措施包括隔离与保护,同时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当中的各项操作实施记录与检测,以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保障用户资料与信息的完整性,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