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在北大听陈一舟的讲座,有同学问:在中国,SNS还有戏么? 陈斩钉截铁的说,没戏,这就像玩 德州扑克,只能一两家独大。
每一个市场领导者都不希望遇到竞争对手,他都会不厌其烦的告诉别人,不要和我斗,你没有机会的。但是就中国目前2.1亿网民,1亿年轻网民,年增长率50%多来说,任何一家自称获得领导位置,还为时尚早。我的看法是任何一家后进者都有机会,只要做的足够巧妙,机会把握准确,坚持不轻言放弃。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同质的SNS网站吧,看一看哪一家会走的更远 (这里不会比较若邻等类linkedin网站).
xiaonei网:
现在无疑是行业的领头羊,1800多万的注册用户是其继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简洁大方的界面,流畅的速度,充裕的现金流,可以说如果它不犯大的错误,是不容易被赶超的。依托庞大的用户群体,它开始向“电影图书内容分享(类豆瓣网)”,“C2C”,“论坛”,“休闲类网游”方向进军,盈利模式的尝试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创新的歩子还是太小,互联网一年,人间已是十余载,即使有用户基数,Copy别人的创新不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ChinaRen校友录还没有来的及盈利,就迅速退居二线是值得深思的。
ChinaRen校内:
ChinaRen校友录注册用户8000万,不过已经过眼云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ChinaRen校内确是获益良多,可以很容易的把用户转移过来,这样庞大的基数,即使只有2成用户迁移,就可以抵消两年多的后发劣势了。但是ChinaRen的问题是只定位在校的学生,许多创新的产品也很小众,如:”学校们”,“班级们”,“稀饭的”,“搞定”,而相册,日志等却没有完善,不得不说是很失策的。值得称道的是“目标“这一产品,设立目标,在同学的监督和鼓励下完成它真的很不错。
总体来说,Sohu的品牌优势,与旗下其他产品的高度整合优势可以迅速帮助它站稳脚跟,但是继续先前走却是很难。
Myspace中国:
虽然myspace风光无限,点击量高居榜首(详细信息请看这里)。但是myspace中国的路却不平坦。网站的功能很强大,相册,博客,音乐,视频,群组,活动,论坛,IM一样都不少,但是结构很混乱,界面很难看。没有超出期望的好,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不知怎样的市场运作才可以让它继续不败的神话。
海内网:
王兴低价卖掉校内网(据说200万美金,陈自称1000多万RMB,看来差不多是这个价格了),尝试了一个不成功的IDEA后,又回归到SNS领域。且高调向陈宣战,“从校内到海内,为毕业做准备”(海报看这里),呵呵,做事够绝,很好很厚黑。
陈资金充裕,用户基数大,王呢,对SNS认识深刻,把握用户需求准备,且看一下海内alpha版的功能,电台提供互动娱乐,不错;记事本功能简单,暂时看不到有什么好处;迷你博客,这个最值得赞了,与手机,MSN,Gtalk整合,把某一时刻的想法保存共享出来,这其实是07爆火的Twitter之中文版,特别是我们习惯不停的换签名档,试想会有多少人想把它保存下来呢。反观校内空有IM,却没有这么好的IDEA。关于陈和王的PK,这里有一篇有趣的评论。以如此高度重叠的用户群和资金先行的网站拓展计划来说,王的机会还是很小,只要坚忍的等待机会了。
51.com:
类QQ空间,自制的界面异常的花哨。与实名的SNS有很大差异。
腾讯校园:
速度慢,登录多次上不去,暂时不做评论了。不知这个业界老大躲到哪里做美梦去了。
CityIn百变城市:
口号:“联系你的朋友,玩遍你的城市”。香港创业家Simon把兴趣作为年轻人联系的纽带,引入AI功能,自动识别你的兴趣,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东西和人,为感兴趣的事物打分。国内首个采用二维QR码技术的社交网络平台,在CityIN上,每一条用户发布的社交活动信息都对应一个二维QR码图形,用户只需要用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一下QR码图形,信息内容就会被自动读取到他们的手机中,方便共享与交流。应用人脸自动识别技术,轻松为头像制作标签,在这项技术的帮助下,用户不需要再像使用Facebook和Flickr的相册时那样,花费心思从照片中找出自己的朋友来。他们只需上传相片,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其中的人脸,轻松地制作成标签。
定位和技术都堪称完美,但是亚洲社会关系网络市场领先者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无论结果怎样,这样的创新都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亿聚网:
校内网同期大学生社交网,创始人王逸舟,用户800万。界面风格与校内网相同,简洁大方,易于使用。红豆,人气,魅力,经验值等级,墙公告,这些小Trick,极大的增加了用户的粘性。播放收藏的音乐,照片展示,迷你博客符合用户需求,非常棒。毋庸置疑,它是与校内网同级别的重量级选手。
占座网:
胜负已分:占座只是百分之一的校内,分析了许多细节,很值得一看。麦田的评论见这里。
700多万的注册用户,却依然惨淡经营,值得深思啊。
一起:
谢文,江湖上尊称为谢老师,曾经是王兴做校内网期间的顾问,现在自己出来搞一起网,目前处于内测阶段,只是简单的逛了一下,感觉清新,有创新点,全方位的网络生活一同展现,新闻,博客,群组,音视频,婚恋交友,招聘,招商引资…
一起,顾名思义,不禁是朋友们要一起驻扎进来,所有的网络生活也要一起迁移过来,并且尽量的与现实对等起来,图书馆,酒吧,广场,购物街,张贴板… 只是技术上还是2D,真实性大打折扣。切以为这样大而全的东西,不整合上游内容和技术提供商是没有什么机会的。这个试图杂糅SecondLife的网站,如果进化为2.5D模式,成功的机会可能会更大些吧。
现在中国有三四十家的SNS网站,有的已经关门大吉,有的在泥沼中挣扎,08年会是列强纷争的关键一年,试目以待,好戏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