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ocument.write:
JavaScript中对document.open
所开启的文档流(document stream操作的API方法,它能够直接在文档流中写入字符串,一旦文档流已经关闭,那document.write
就会重新利用document.open
打开新的文档流并写入,此时原来的文档流会被清空,已渲染好的页面就会被清除,浏览器将重新构建DOM并渲染新的页面。
1、文本写入
文本在脚本执行的位置被插入。由于浏览器就解析HTML构建DOM的时候,如果遇到script
就会暂停下来,解析script
中的代码并执行,然后再继续解析剩余HTML。此时再去浏览器中检测DOM的结构,会发现script
与h2
之间多了一个p
,浏览器在解析完h1
之后,碰到script
并执行之,此时document.write
将一段HTML代码写入到文档流中,script执行完毕后,浏览器会解析文档流中的字符串,对新添加的p
标签进行解析。如果将渲染好的页面保存下来,不同的浏览器会有不同的结果。如Chrome和Firefox的做保存下来的页面文件中,script
后面会增加p
标签,而IE中则是维持原状。(这里指的是原有的HTML结构,不同浏览器将页面保存会作不同的处理,有些会增加一些不影响原有结构的标签或注释。这意味着,如果浏览器重新加载Chrome或Firefox中保存下来的页面文件,就会多出一个p
标签。
2、写入脚本
既然document.write
可以写入p
并被浏览器解析,那么自然地也可以写入script
标签。
插入文本中的</script>
被当成了第一个script
的闭合标签,因此这个段代码成了非法代码,因为document.write
的调用书写不正确,缺少右边的括号)
。此时,你可以在console中看到相关的错误信息。(控制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插入文本中闭合的的标签进行轻微修改,对最后一个>
进行转义,变成\>
。此时再刷新一下页面,就可以看到预想中的结果。即页面中仅显示h1
,弹窗阻塞了浏览器对HTML的解析,关闭弹窗后,浏览器继续对HTML的解析并完成对页面的渲染。再去看看DOM的结构,会发现在原有的script
元素后面又多了一个新的<script>
元素,其中所执行的代码就是我们的alert("opps!!!")
。
弊端
document.write
的实际功能确实很强,能够直接修改文档流,但它有很多弊端:
1、在非loading阶段调用document.write
会清除已加载的页面;
2、document.write不能够在XHTML中使用;
3、嵌入script
中的document.write
不能给任意节点添加子节点,因为它是随着DOM的构建执行的;
4、利用document.write
写入HTML字符串流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它有违DOM操作的概念;
5、利用document.write
添加script
加载外部脚本时,浏览器的HTML解析会被script
的加载所阻塞;
二、document.getElementById:
document.getElementById(" ") 得到的是一个对象,用 alert 显示得到的是“ object ”,而不是具体的值,它有 value 和 length 等属性,加上 .value 得到的才是具体的值!
document 对象
属性: title ; bgColor ; url; ( 使用: document.title)
methods:
1、ocus:使得元素得到焦点并执行由 onfocus 事件指定的代码。
2、getElementById:获取对 ID 标签属性为指定值的第一个对象的引用。
3、getElementsByName:根据 NAME 标签属性的值获取对象的集合。
4、getElementsByTagName:获取基于指定元素名称的对象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