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PM的再理解

作者听MAT的PM课有所触动,认为国内IT及制造业在项目管理上落后,优秀制度难以落地。以实达、长虹等公司变革失败为例,强调管理是实践的艺术,应先理解再实践。还对比了不同公司的培训情况,如Legend资源丰富,SIS曾缺乏培训。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对PM的再理解
时间:2004-06-03

上周五听了MAT的PM课,有些触动。

对于PM,陆陆续续看到了相关的介绍,且自Legend开始,就感同身受了项目的运行。
或许是深深对自身制度的悲观态度,我向来以为在当今的国内IT乃至制造业,我们是没有发言权的。发展经济这么多年来,市场并没有换来什么技术;相反,我们变得越发的落后。好端端的制度,一旦东进到国内,往往面目全非。而且老祖宗的一点点仁义道德,都被西化到了边缘。
那天MAT的课上,提到了很多比较熟悉的理论,如帕累托法则(80-20法则)、X-Y理论、激励,矩阵式组织。说到矩阵式,就想起了2001年的实达电脑,据说该公司也效仿Legend,请来麦肯锡做咨询,大刀阔斧地改革;结果水土不服,彻底失败;长虹当年的变革中途夭折,好像也有的。再看看方正,这么些年来就一直没歇过,连HP过来的高级职业经理人都撤下阵来。

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早已超越了昨天的无知。曾经以为只要掌握了打开财富、管理之门的钥匙,我们就一定会好起来。从北京回来后,对这样的想法已经在修正。
作为管理旗帜的Legend尚且如此,无怪乎国内大大小小公司的效率了;甚至有一阵我很怀疑PM的作用。
管理,需要管,又要理;估计和经世救民有关。说管理是门艺术不假,而现今我宁愿相信她更是门实践的艺术。下午听讲座,题目就是“项目管理简介”,又是一整套的PMBOK,舍此无他。

我开始慢慢反感所谓的良方;甚而怀疑是否有包治百病的方法存在。就算人人都明白了管理的真谛,而支撑这一切的,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上来。管理本身,它鼓励最佳实践(best practise)。
对PM的理解调整到这一步,比起宣传推广PM来要来得更重要。然而,先理解,后实践。没有理解就无法投入到可能的变革中。

为什么人类一些优秀的文明无法在国内很好实践?大环境使然。在zaobao.com上看到新、马先后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感到20年来确实迈了一大步;然而比起在前面的G8来说,差得更远了。我同时也赞同,并没有什么“后发优势”可言。

在Legend的培训很多,有公司内的,还有公司请人到公司来的,而且外训的机会一直有。打开的是无限的空间,从生活类的,到无线/存储/JAVA,无所不包;或许这就是集团公司的优势----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
来到SIS后,典型的民营企业,导致2年来几乎没有任何培训,全靠自身提高。而最近慢慢地多了起来,这应该是好事。
不过下午的培训实在无新意。不像IBM和MS的讲座,动态交互十足。
印象中最深刻的活动,是Legend自己的运动会---在奥体中心举行,还有春节晚会。MS的2001.NET新品发布也很有特色,动感无限。一般MS的培训都是passion得可以,而IBM有一次在嘉丽推的eBusiness解决方案,体现了一贯的厚重。反观下午自身主办的讲座,延续了中学时代的填鸭。

Never lose your passion
on my way
on my way home...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