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通过追踪Kafka消息延迟,提前发现图像处理服务器磁盘故障,避免了一次计划外停机。还在每台工控机部署轻量级Agent,收集设备运行日志和系统指标。
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 灰度发布要结合生产节拍:选择在设备换模时段部署新版本,利用生产间隙完成迭代
• 回滚方案必须经过验证:曾因回滚脚本权限配置错误,导致恢复时间延长至4小时
• 文档即代码:把设备连接说明、部署检查清单全部纳入Git版本管理
• 建立制造IT协同机制:让IT工程师跟班生产,理解制造工艺的实际情况
四、实际效果数据
经过半年实践,产线软件部署频率从每月1次提升到每周3次,部署时长从4小时缩短到20分钟。因软件问题导致的停线时间下降70%,最近三个月成功实现零重大故障发布。最让人欣慰的是,设备维护人员现在能自主通过部署平台完成常规更新,再也不用半夜打电话求救了。
这个项目让我深刻体会到,在智能制造领域做DevOps不是简单照搬互联网那套,而是要深入理解制造工艺,在保证生产稳定性的前提下推进自动化。下一步我们正在试点边缘计算节点的自动部署,希望能在更多场景复制这套实践。各位如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135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