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云函数到底是个啥?能干啥?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代码碎片”或者“功能碎片”。平常我们写个Web应用,得自己买台云服务器,装上操作系统、配置Web环境、部署代码、考虑并发、担心安全……一堆破事。云函数呢,你只需要关注最核心的那段业务逻辑代码。比如:
用户上传了一张图片,你需要把它压缩并打上水印。
用户提交了一个订单,你需要校验库存并通知仓库。
每天凌晨2点,你需要跑个脚本,清理一下数据库里的垃圾数据。
这些场景,传统做法你得写个API接口,部署在一直运行的服务器上。而用云函数,你就写一个函数,分别对应“图片上传事件”、“数据库插入事件”、“定时器事件”。事件发生了,云平台就帮你把函数拉起来执行,执行完就释放资源。你只为代码运行的那几秒钟(甚至毫秒级)付费,服务器空闲时的钱全省了。
二、 上手实战:以文件处理为例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以腾讯云SCF为例,搞一个最简单的“图片压缩”函数。假设你用Node.js写。
创建函数:在云函数控制台,点击新建。函数类型选“事件函数”,运行环境选Node.js 16.x。
写核心代码:在线编辑器里,把你写好的代码贴进去。核心逻辑大概长这样:
安装依赖:云函数需要你用把依赖包打好 zip 包一起上传,或者在线用依赖管理安装。
配置触发器:这是关键!在函数配置里,添加一个“COS触发”。选择你存放原始图片的那个存储桶(Bucket),事件类型选择“文件上传”。这样,只要用户往这个桶里扔了一张新图片,你的这个函数就会被自动调用。
测试:传一张图片到你的COS桶里,然后去云函数的日志里看,是不是自动执行了,并且在你指定的目录下生成了压缩后的图片。
三、 避坑与最佳实践
玩转云函数,光会写代码还不够,这几个点不注意,分分钟掉坑里。
冷启动问题:函数一段时间不被调用,平台会把它“冷冻”。下次调用时,需要重新拉取容器、初始化环境,这就是冷启动,会有几百毫秒到几秒的延迟。对延迟敏感的应用,可以通过定时预热(每分钟调一次)或者配置预置并发来缓解。
执行时长和内存限制:别以为一个函数可以无限跑。各家平台都有最大执行时长限制(比如15分钟),超时就会被强行终止。内存也是,从128MB到几GB不等,按需配置,配置越高单价越贵。所以,耗时超长的任务不适合用云函数。
无状态设计:函数实例每次运行都可能在一个全新的、临时的容器里。你不能把会话(Session)或者临时文件存在本地,因为下次调用可能就没了。所有需要持久化的数据,必须扔到外部的数据库、Redis或者对象存储里。
依赖管理:像上面例子里的,这种包含C++扩展的依赖,你本地电脑是Mac,打包上传到云端的Linux环境可能就跑不起来。最好是在和云函数一样的环境(比如CentOS)下用打包,或者直接用云平台提供的在线安装工具。
日志与监控:一定要善用平台提供的日志查询功能。所有都会吐到日志里,这是你排查问题的唯一途径。同时,配置好告警,比如函数执行失败次数超过阈值就发邮件或短信给你。
四、 总结一下
云函数这东西,用对了场景,开发效率是火箭级的提升。特别适合事件驱动的、短时运行的、流量有波峰波谷的应用场景。比如小程序后端、文件/数据处理、定时任务、消息队列消费者、API网关后端服务等等。
当然,它也不是银弹。对于需要长时间保持TCP连接(如WebSocket)、或者需要高性能计算、执行时间超长的任务,还是老老实实用传统虚拟机或容器服务更靠谱。
总而言之,把合适的活儿交给云函数,它能帮你省下大把的运维和资金成本,让你更专注于业务逻辑本身。赶紧去找个场景试试手吧,保准你一试就爱上。
289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