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163)
  • 收藏
  • 关注

原创 Javan

不是“静态类不能访问”,而是静态上下文(静态方法/代码块)不能直接访问非静态成员——不管是不是静态类,只要是静态方法,要访问其他类的非静态成员,都必须先创建该类的对象实例;而静态类里的非静态方法,和普通类的非静态方法一样,只要有对象就能访问。- 「不能访问非静态成员」的核心是静态上下文(静态方法、静态代码块等),和“是不是静态类”没有直接的“绝对不能”关系。1. 静态类里的静态方法 → 不能直接访问其他类的非静态成员。2. 静态类里的非静态方法 → 可以访问其他类的非静态成员。[1-3[5-9]]

2025-11-24 17:50:33 140

原创 Javan

抽象类是用 abstract 关键字修饰的Java类,不能直接实例化(无法用 new 创建对象),本质是“部分实现的类模板”——既可包含带实现的普通方法,也可包含无实现的抽象方法(需用 abstract 修饰,无方法体)。JDK8及以后,接口里可以写 default 修饰的默认方法、 static 修饰的静态方法,这些方法自带实现逻辑,类实现接口时不需要重写(也可以选择重写默认方法)。如果是 abstract 修饰的抽象类实现接口,不需要实现接口里的抽象方法,这些未实现的抽象方法可以由抽象类的子类去完成。

2025-11-24 14:07:58 135

原创 Javan

Object 类的 clone() 是 protected 权限——子类仅能在自身内部调用 super.clone() (比如在子类重写的 clone() 里调用),但无法在子类外部通过对象直接调用(如 new 子类().clone() 会因权限不足报错),这和 public 方法(子类内外都能直接调)完全不同。比如重写 clone() 方法,相当于给这个“被允许的功能”写具体的操作步骤,让程序知道“执行这个功能时要做什么”,这是“让功能能用起来”的操作逻辑。

2025-11-23 23:43:36 192

原创 Javan复习

这都是允许的——内部类可以有多个,且可以用 public 、 private 、 protected 、 static 等修饰符,数量没有“只能一个”的限制。一个 .java 源文件里,只能有一个 public 修饰的外部类,且这个 public 类的名字必须和文件名一致;但可以有多个「默认访问权限(无修饰符)」的外部类(不过这种写法很少见,一般一个源文件只放一个外部类)。- 一个外部类内部 → 可以有多个带修饰符的内部类,不是只能一个。2. 「外部类内部的内部类」的关系。

2025-11-22 21:57:54 114

原创 12345W

这是文件传送协议FPT,而不是HTTP。

2025-11-22 17:28:22 251

原创 12345W

Web服务器的进程会监听80端口,当你在浏览器输入网址时,浏览器会往服务器的80端口发请求,服务器的监听进程收到后,就会把对应的网页内容发回来,完成“接收请求→给回应”的过程。“监听”指的是应用进程会在指定的端口上持续等待,随时准备接收发给这个端口的数据,也就是等待别人访问这个端口,然后给出相应的回应。1,它是最高层次的服务器,要知道所有的顶级域名以及它的iP,因特网上共有13个根域名服务器,得有很多计算机群集(子)3,管理一个区域的城名,知道他与IP的映射关系,也知道相机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2025-11-22 17:14:43 395

原创 12345W

简单说,就像你开车时看到前方堵车,会先减速(减小cwnd),等路况好转后再慢慢提速,既不堵路,也能保证自己尽快到达——算法就是帮TCP做这个“调速”的。简单说,它不是“记个数”,而是像水龙头的“开关大小”——算法根据网络情况调整这个“开关”的开度,控制水流(数据量)的大小,避免把管道(网络)撑爆。- 它和“慢开始门限(ssthresh)”配合,直接决定了发送方处于“慢开始”“拥塞避免”等哪个阶段,是算法执行的“核心依据”。你的理解大方向是完全对的,抓住了TCP“按序传输、分段发送、保证可靠”的核心逻辑~

2025-11-22 13:02:03 669

原创 12345W

生存时间TTL确保IP数据报不会在路由环路中永久兜圈,就跟之前的那个什么最大长度16一样。如果IP数据报的总长度超过最大值的时候,多余的部分就会被重封装成小的,不然无法封装。

2025-11-21 18:23:00 228

原创 12345W

RIP报文封装在UDP段中时,会在UDP头部标记端口号520(RIP专属端口),接收端路由器收到数据后,通过解析该端口号,能直接定位到本机运行的RIP服务进程,避免与其他服务(如HTTP的80端口、SSH的22端口)混淆,就像通过“房间号”找到对应服务的“专属入口”。- 8080端口:常用HTTP替代端口,多用于开发测试(如本地搭建的web服务器)、内网服务或避开80端口占用,功能与80端口一致,需手动在URL后加“:8080”访问(如http://localhost:8080)。

2025-11-21 17:44:52 747

原创 12345W

路由器接口直连地址,就是主机默认网关,所有同网段的IP都可以作为路由器接口的IP对么(除了网络地址与广播,并且唯一)也就是跟聚合差不多,需要的个数地址聚合,取最小和最大当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相与你的目的网络地址,然后对比。可以发现不在一个网络,然后需要交给路由器。为了让本网络和其他网络主机进行通讯,就必须指定一个路由器让它转发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查路由表,看看数据报中的地址匹不匹配。其实换个问法也可以,你怎么知道不在一个网段?交换机没有IP配置接口,因为它是第2层的。路由器默认隔离广播域,所以不会转发广播。

2025-11-21 11:53:53 485

原创 12345W

交换机的核心作用是“把帧精准发给目标设备”,但广播帧没有“特定的目标MAC地址”(目的MAC是 FF-FF-FF-FF-FF-FF ,代表“发给所有设备”)——所以交换机收到广播帧后,会默认把它转发到除了“接收这个帧的端口”之外的所有其他端口,目的是让广播域里的所有设备都能收到这个广播(比如ARP请求这类需要所有设备响应的帧,就需要靠这个规则传播)。简单来说:交换机“收到广播就转发”是为了让所有设备收到广播,但网络环路让这个“一次性转发”变成了“无限循环转发”,才会出现“接着广播”的情况。

2025-11-20 16:17:43 598

原创 12345W

ARP协议解决的是“已知IP地址,如何找到对应的MAC地址”——B已经知道C的IP,但封装帧时需要“目的MAC地址”,这时候才会发ARP请求,获取C的MAC地址,完成帧的封装。简单说:“知道IP地址”是上层通信的前提(比如要访问某个设备,得先知道它的IP),而ARP是“有了IP之后,找对应的MAC来封装帧”的链路层工具。目的MAC是特定主机的MAC地址(比如主机B的 00-E0-F9-A3-43-77 ),只发送给这一台主机,其他主机不会收到“需要处理的帧”。

2025-11-20 15:56:57 626

原创 12345W

这个PPP讲的有点抽象,我不懂的地方在于他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忽然变成帧封装了?当使用总线型共享信道构成一个局域网时,如果有两个或多个站点在同时刻发送数据,那么信号就会在共享媒体上产生碰撞。当然是通过ISP连接接入因特网,用户计算机只有通过isp分配不到合法的IP地址之后才能成为因特网上的主机。经过改良之后, ppp协议可以通过以太网宽带接入技术,以以太网接口的形式给用户提供接入服务。最初打算给这些东西预留,然后以后再定义现在烂尾了,这两个字段没有带PPP信息。好吧,这一章我懂了。

2025-11-19 20:50:18 564

原创 12345W

数据链路层可通过CSMA/CD等机制防止数据碰撞,但“转发数据到具体位置”并非其核心功能,此功能主要由网络层基于IP地址实现,数据链路层仅负责相邻节点间的帧传输与MAC地址寻址。也就是说前面的东西本来就是6个1,插入一个零,确保唯一。现在介绍的是点对点(1对1),广播的话会有其他问题解决。如果中间有一段二进制和帧尾是一样的,那就不能正常传输。你怎么知道这是一整个帧,这就得说到帧定界。一个是字节填充法,一个是比特填充法。数据链路层负责转发数据,防止碰撞。封装成帧,在数据链路层传输。简单来讲就是寻找物理地址。

2025-11-19 14:54:56 283 2

原创 12345W

串行传输是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发送,所以只需要一条数据传输路线。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是数据的电磁表现,有信源发送的原始信号叫基带信号。信噪比高低关键看三点:信号本身质量、传输时是否损耗干扰、周围环境噪声大小,信号好、少损耗、环境静,信噪比就高,反之则低。“信噪”是信噪比(SNR)的简称,核心指有用信号与干扰噪声的功率/幅度占比,比值越高信号中有效信息越突出、质量越优。同步传输,数据块以稳定的比特流传输,字节之间没有间隔。判断收到的是0还是1。这个是通过接力放大信号,然后传播,卫星也是一样的。

2025-11-19 13:53:37 275

原创 12345W

1.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它仅将一个端口收到的比特流(电信号)放大后,复制广播到所有其他端口——既不识别数据中的MAC地址(数据链路层功能),也不区分数据的目标设备,所有连接的电脑共享同一个物理信道。- 解析:OSI各层遵循“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的逻辑,数据链路层将帧在相邻链路中传输后,会将帧的数据部分(网络层分组)交付给目标节点的网络层,因此直接为网络层提供服务。第1个理解错了,他仅说的只是网络通信,最底层就可以做到了,它的上一层就是数据链路层。c,两眼丁真,物,链,网,输,会,示,用。

2025-11-18 20:23:15 371

原创 12345W

不完全等同,但高度相关:吞吐量是“实际有效数据的传输速率”(剔除冗余、错误数据),日常说的“实际速率”(如下载速度)基本就是吞吐量的直观体现。由于IP作为核心协议承上启下,TCP协议也是用的最多的协议,所以一般用TCP与IP表示整个协议大家族。卫星链路耗费时间最多,无线局域网是无线波为介质,空气为载体,以太网是铜线介质,卫星的话距离很远,传播时延占比好大。简单说:“实际速率”是口语化表述,而吞吐量是更专业的技术定义,核心都指向“单位时间内真正能用的数据量”。一般都是发送时延主导,除非文件非常小。

2025-11-18 17:29:04 335

原创 12345

2. 确认文件格式:可先通过 file mysql-enterprise-9.5.0_el10_x86_64_bundle.tar 命令,查看该包的具体压缩格式,再匹配对应的 tar 参数(如 -j 对应bzip2、 -J 对应xz);tar -zxvf 中的 -z 参数是用于gzip格式压缩包的,但当前 tar 包并未使用gzip压缩,因此该参数不适用,导致解压失败。臭环境,我不想搞了,乌班图等会儿再说,先不学了,上午都在搞环境,搞了个寂寞。因为后面没有zip,不需要用z。

2025-11-18 13:01:33 369

原创 操作系统。

|

2025-11-17 16:21:35 395

原创 Shell脚本

echo$c+$d+$e → 尝试拼接 c 、 d 、 e 的值,但因 c 是只读变量,实际 c 仍为 qqq ,所以理论输出是 qqq+当前时间+date (但因步骤2的错误,实际到不了这一步)。3. 以此类推,形成递归式的后台进程创建,每个进程都会输出 $$ (自己的PID)、 $!简单说:脚本的关键问题是“试图修改只读变量 c ”,导致执行报错,其他变量( a 删除、 d 拿时间、 e 存字符串)是辅助逻辑。2. 新的后台进程启动后,又会执行 sb.sh & ,再启动一个新的自身进程;

2025-11-17 16:02:09 657

原创 操作系统。

/在当前目录寻找这个环境,和windows的绝对路径运行一样。跳跳跳,环境问题有多种因素,红了,知道原理就行,分清主次。进入他的首页编辑,这个服务它占用的就是8080端口。环境变量配得红红的,一定要看清版本,不然会不兼容。要把Linux指令给带进去,不然执行不了。idea要下载一个小时,等会儿再说。我勒个浏览器的问题,谷歌卸载。引用,与win%一样。

2025-11-17 14:18:28 425

原创 网络核心。

共享资源就是一群人用一个带宽。独享资源就是一个人一个带宽。

2025-11-17 10:28:36 85

原创 操作系统。

当你用SSH连接远程Linux机器时,连接成功后,远程机器会为你打开一个 shell会话 (比如bash),你通过这个shell来操作远程机器;- 除了远程shell,你直接在Linux机器本地打开终端,得到的也是shell(本地shell)。简单说:shell是“你操作系统的工具”,远程连接是“远程使用这个工具的通道”。- 它接收你输入的命令(比如 ls 、 cd ),翻译成系统内核能理解的指令;shell是linux执行命令的解释器,远程连接就是通过协议连接这个解释器。yum(这其实算一个仓库)

2025-11-16 22:02:56 286

原创 操作系统。

top是动态效果与Windows很类似。

2025-11-16 18:30:32 115

原创 新操作系统。

111端口对应的是 rpcbind 服务(Linux下的RPC绑定服务),它本身不是“交互式服务”——即使你用正确格式连上了,也不会出现类似SSH的命令交互界面,可能只是显示“已连接”但没有任何响应(因为这个服务是给RPC程序做端口映射的,不是给用户交互用的)。关闭服务本身就是从“源头”关闭端口监听的方式(不用防火墙也能实现)——因为端口是由对应的服务来监听的,服务停止后,它绑定的端口就会被释放,不再对外提供服务。端口是服务的“网络入口”,只有服务运行时,才会占用并监听对应的端口;

2025-11-16 18:21:46 839

原创 操作系统。

它是VMware的“NAT模式虚拟网络”对应的虚拟网卡,作用是为Linux虚拟机(192.168.2.131)提供一个独立的虚拟子网(192.168.2.x),让虚拟机可以通过宿主机的无线网卡(192.168.101.8)接入教室局域网、进而访问互联网——本质是虚拟的网络连接组件,负责网络通路的建立。*找哪个端口,本质上找的就是端口监听的系统服务,不同的端口有不同的端口监听服务,外部是通过端口来找对应的服务。我的理解是第1个进程的第1个号就是最父的进程,其余同编号的是他的子进程。

2025-11-16 15:49:53 256

原创 操作系统分区

明天再做实验。

2025-11-15 22:00:31 371

原创 新操作系统。

说人话其实就是他会检查这一次性的时间,时间匹配的话就执行。

2025-11-15 21:31:50 360

原创 新操作系统。

1。

2025-11-15 13:15:19 77

原创 新操作系统。

这里的“读写执行”,是不同身份的用户对这个文件拥有的操作权限,不是文件“自身有这些权限”~是这个文件有这些权限还是别人对这个文件有这些权限。- u :文件的所有者(比如截图里 abc 的所有者是 root )- g :文件的所属组(比如 abc 的所属组是 root 组)- x (执行):能把文件当程序运行(比如脚本、可执行文件)。- 所属组( root 组的用户):能读、执行这个文件;- 所有者( root ):能读、写、执行这个文件;- 其他用户:能读、执行这个文件。前面的数字是文件夹的个数。

2025-11-15 10:48:52 190

原创 新操作系统

tar 会先切换到 /home/home 目录,然后再将 sbl.tar 的内容解压到这个目录下——这样就能精准控制解压的目标路径,避免内容散落到当前工作目录。-C 不仅用于解压( -x ),也可以用于打包( -c ):打包时加 -C ,会先切换到指定目录,再打包该目录下的内容(常用于简化路径层级)。这里的 -C的 -C 是 tar`命令的选项,代表**“切换到指定目录后再执行解压操作”**(对应英文“change directory”)。ln -s [源文件/目录的路径] [软链接的名称/路径]

2025-11-14 23:10:32 441

原创 操作系统新

你输入的 *.txt 中, * 是 Shell 通配符,会被 Shell 先展开为当前目录下的 .txt 文件列表(比如当前目录有 119991.txt ,Shell 会把 *.txt 替换成 119991.txt ),导致 find 命令接收到的参数混乱,从而报错“路径必须在表达式之前”。Shell会把 *.txt 展开成多个文件名(比如 a.txt b.txt ),命令变成 find /home -name a.txt b.txt ——这会破坏 find 的参数格式,直接报错。

2025-11-14 19:52:10 717

原创 计算机网络

可靠好,但是可靠也有代价,放出去之后需要留一个副本,编号,纠错检错等等,这些东西会占据发送方接收方的空间。协议的可靠性得高,不失序,不重复,不出错,不丢失。两种传输协议,一个是u t p,一个是TCP,一个不可靠一个可靠,一个追求事实,另一个不知道。网络协议是通过接口一层1层的向上提供服务,你有很强的多功能,但别人不能使用就是废物。节点:联网的冰箱空调就是主机节点,也是目标的源,有源节点和转发节点。协议是对等层的实体在通信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矩集合。协议是标准,是数据在通讯时候需要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2025-11-14 15:48:31 419 1

原创 新Linux

把cat这个文件删除,并在本目录下创建一个pig文件。把前面的命令交给more处理。必须在根目录下进行这种操作。En t e r下拉。并不是移动并且改名。

2025-11-14 00:32:30 176

原创 新linux

可以把隐藏文件显示出来。

2025-11-13 17:17:07 322 2

原创 Linux新

当Linux工作的时候,他很多数据都是在内存中,把缓存数据写入磁盘这就是sync。第2个是直接给登录到这个操作系统的用户发一个消息,你好一分钟之后关机了。N是从光标的地方开始找,查找下一个的意思,直到结尾,然后重新开始。原来一般模式就是直接进入没进行任何操作的那种模式。大写g定位到最后一行,同时按住大写键和g键。20+Shift加g,就可以快速定位的某一行。如果h后面什么都不写,那就是默认一分钟后关机。退出编辑模式,然后输入u就可以撤销操作。S y n c把内存的数据同步到磁盘。查找关键字,不是插入模式。

2025-11-13 12:35:57 397

原创 Linux新

如果设置了共享文件夹路径的话,那么第一步就已经做完了,主机可以传文件给Linux但是Linux看不到。实际环境中,Linux和主机并不在同一台机器上。一系列的用命令压缩解压的步骤。这个好像是在此目录中安装文件。共享文件夹在虚拟机中的位置。

2025-11-12 20:01:41 114

原创 Linux新

程序要运行得要加载到内存中,如果内存满了这个分区就可以充当内存,让程序临时加载到里面。因为li免费效率高,且兼容性高,白盒,所以很多企业都用它部署服务器。内核,你的主机有多少内核,你最多就只能分配多少内核给虚拟机。发行版与内核的关系是发行版就是包装内核,底层指令是一样的。没有虚拟内核(那个玩意儿),你只是划了一个空间给他而已。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关掉,节省内存,但是工作环境不可关。有些不是懂,他只是会销毁自己的内存,与母机无关。他们肯定可以通信,因为他们是在同一网段。但是它是虚拟的,所以比不上真实内存速度。

2025-11-12 14:53:44 235

原创 javan

判断是否为空的方法,一个判断是不是为空一个判断是不是不为空。有点不懂,明天打一遍,今天有点累了。null值不能正常调用方法。

2025-11-12 00:11:30 643

原创 javan

你的代码语法上确实重写了toString()方法(@Override没报错就是证明),但之所以运行结果不是你想要的 “我是一个对象”,核心问题是:你调用的是Object类的toString(),而非你重写的Test666类的toString()。你重写的toString()属于Test666类(子类重写父类Object的方法),但你创建的对象是new Object()(纯Object实例),它根本不知道Test666类的重写逻辑。// 1. 创建的是 Object 类的实例(实际类型是 Object)

2025-11-11 22:10:43 937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