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测试阶段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不同规模的公司,从大型企业到初创团队,都会在这一阶段投入大量精力。他们希望功能符合客户的期望,这样就会有更多人愿意使用他们的产品。像开发过程中的其他阶段一样,一个可靠的测试策略可以方便我们制定完备的测试计划以及指导我们完成测试。
这里我分享六种关于如何制定可靠的测试策略的方法。
清楚地了解需要测试的模块
在测试过程中,造成混乱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团队对测试哪些模块没有共同的理解。每个人对一个功能如何工作以及哪些模块对于整个应用程序的关键性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而这往往就是灾难的根源。
为了防止冲突和混乱的发生,团队应该在计划阶段合作确定需要测试的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具体应该在何种测试环境中进行测试,这种共同的理解可以防止在测试过程中出现因沟通障碍而导致的大量时间损失。
识别相关风险
除了软件功能的各种必经流程,团队必须也考虑到应用程序中的各种失败情况以及分支路径。其中一种规避风险的方法是由需求提出方、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共同提出与每个模块相关的不同风险,然后再基于这些风险,团队制定一个测试策略来有效地分析系统的各种状态。
明确时间表和资源可用性
团队面临着快速开发和测试功能的压力,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团队经常在紧张的时间线下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在可用的时间范围内计划测试总是一个挑战,但策略应该根据可用的时间来转变。例如,在两周内发生的发布和两个月内发生的发布,测试策略会有很大的不同。
执行测试的资源可用性也对在给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果有更多的资源,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不同类型的测试,并使用各种工具来获得更多的产品信息从而提高对于产品测试的完备性。
流程和工具的标准化
在测试开始之前,团队必须就一套共同的流程和工具达成一致。这包括需求的测试过程、缺陷模板、测试计划模板、自动化工具、框架、素材库和通信工具等。参与需求的各方对流程和标准化工具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将有助于更有效的合作和测试。
界定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每个测试活动都应该有一个负责人--一个负责自动化、手动测试、测试计划和整个测试工作的人,以及一个在不同团队之间充当联络人的人,这个角色通常是测试负责人。测试负责人有明确的责任可以防止在按时完成任务时出现不必要的混乱,并防止沟通上存在的漏洞。
明确“已完成”的定义
出现不必要的缺陷和返工的最大原因之一是没有明确的需求和对需求的完成定义。一个需求什么时候可以被认为是已完成的?如果我们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说明整个产品研发体系都存在有很大的问题。
团队必须合作讨论哪些事情必须完成才能从该版本中发布。换句话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决定一个版本完全完成?这些需要完成的项目必须在会议中由需求提出方、研发团队、测试团队共同决议,又或者是每个需求完成单元测试、自动测试和QA测试后,由产品负责人进行演示,以确保功能的实现符合预期。
总结
俗话说的好,没有计划的目标只是一个愿望。同样的概念也适用于测试,在团队开始开发和测试过程之前,应该有一个可靠的测试策略,策略在初始阶段越清晰,整个测试工作就越好开展。
最后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人!作为一位过来人也是希望大家少走一些弯路,如果你不想再体验一次学习时找不到资料,坚持几天便放弃的感受的话,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软件测试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料,对于【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希望能给你前进的路上带来帮助。如果你用得到的话可以直接拿走:
软件测试资料领取:[内部资源] 想拿年薪40W+的软件测试人员,这份资料必须领取~
软件测试面试刷题工具领取:软件测试面试刷题【800道面试题+答案免费刷】
这些资料,对于【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上万个测试工程师们走过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