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ndroid平台,常用的是hujiang的一个aspectjx插件,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Gradle Transform,在class文件生成后至dex文件生成前,遍历并匹配所有符合AspectJ文件中声明的切点,然后将事先声明好的代码在切点前后织入。
通过描述可知,整个过程发生在编译期,是一种静态织入方式,所以会增加一定的编译时长,但几乎不会影响程序的运行时效率。
本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 AspectJ的语法和使用。
- 通过Jake Wharton大神的开源项目Hugo,实战AspectJ。
- AspectJ面临的问题。
AspectJ能做什么?
通常来说,AOP都是为一些相对基础且固定的需求服务,实际常见的场景大致包括:
- 统计埋点
- 日志打印/打点
- 数据校验
- 行为拦截
- 性能监控
- 动态权限控制
如果你在项目中也有这样的需求(几乎一定有),可以考虑通过AspectJ来实现。
除了织入代码,AspectJ还能为类增加实现接口、添加成员变量,当然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学习完基础知识后了解相关内容。
环境配置
在Android平台,我们通常使用上文提到的Aspectjx插件来配置AspectJ环境,具体使用是通过AspectJ注解完成。
- 在项目根目录的build.gradle里依赖AspectJX
dependencies {
classpath ‘com.hujiang.aspectjx:gradle-android-plugin-aspectjx:2.0.4’
}
- 在需要支持AspectJ的module的build.gradle文件中声明插件。
apply plugin: ‘android-aspectjx’
在编译阶段AspectJ会遍历工程中所有class文件(包括第三方类库的class)寻找符合条件的切入点,为加快这个过程或缩小代码织入范围,我们可以使用exclude排除掉指定包名的class。
app/build.gradle
aspectjx {
//排除所有package路径中包含android.support
的class文件及库(jar文件)
exclude ‘android.support’
}
在debug阶段我们更注重编译速度,可以关闭代码织入。
app/build.gradle
aspectjx {
//关闭AspectJX功能
enabled false
}
但目前最新的2.0.4版本的插件有bug,如果关闭AspectJ,则会导致工程内所有class不能打入APK中,运行会出现各种ClassNotFoundException,已经有Issue提出但尚未解决(坑货)。笔者尝试将版本回退到2.0.0版本,发现无此问题。如果你目前也有动态关闭的需求,建议不要使用最新版本。
基本语法
环境配置完成后,我们需要用AspectJ注解编写切面代码。
- @Aspect 用它声明一个类,表示一个需要执行的切面。
- @Pointcut 声明一个切点。
- @Before/@After/@Around/…(统称为Advice类型) 声明在切点前、后、中执行切面代码。
这么说你可能有点蒙,我们换个角度解释。
假设你是一个AOP框架的设计者,最先需要理清的其基本组成要素。既然需要做代码织入那是不是一定得配置代码的织入点呢?这个织入点就是Pointcut,有了织入点我们还需要指定具体织入的代码,这个代码写在哪里呢?就是写在以@Before/@After/@Around注解的方法体内。有了织入点和织入代码,还需要告诉框架自己是一个面向切面的配置文件,这就需要使用@Aspect声明在类上。
我们举个简单的栗子,全部示例参考github sample_aspectj。
@Aspect //①
public class MethodAspect {
@Pointcut(“call(* com.wandering.sample.aspectj.Animal.fly(…))”)//②
public void callMetho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