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C 通信模型
微服务间的通信通常以 PingPong 模型为主,所以除了常规的吞吐性能指标外,每次 RPC 的平均时延也是开发者需要考虑的点。
- 复杂的调用链路
一次 RPC 调用往往需要多个微服务协作完成,而下游服务又会有其自身依赖,所以整个调用链路会是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
在这种复杂调用关系中,某个中间节点出现的延迟波动可能会传导到整个链路上,导致整体超时。当链路上的节点足够多时,即便每个节点的波动概率很低,最终汇聚到链路上的超时概率也会被放大。所以单一服务的延迟波动 —— 即 P99 延迟指标,也是一个会对线上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指标。
- 包体积大小
虽然一个服务通信包的大小取决于实际业务场景,但在字节跳动的内部统计中,我们发现线上请求大多以小包(<2KB)为主,所以在兼顾大包场景的同时,也重点优化了小包场景下的性能。
针对微服务场景进行压测
确定压测对象
衡量一个 RPC 框架的性能需要从两个视角分别去思考:Client 视角与 Server 视角。在大规模的业务架构中,上游 Client 不见得使用的也是下游的框架,而开发者调用的下游服务也同样如此,如果再考虑到 Service Mesh 的情况就更复杂了。
一些压测项目通常会把 Client 和 Server 进程混部进行压测,然后得出整个框架的性能数据,这其实和线上实际运行情况很可能是不符的。
如果要压测 Server,应该给 Client 尽可能多的资源,把 Server 压到极限,反之亦然。如果 Client 和 Server 都只给了 4 核 CPU 进行压测,会导致开发者无法判断最终得出来的性能数据是哪个视角下的,更无法给线上服务做实际的参考。
对齐连接模型
常规 RPC 的连接模型主要有三种:
-
短连接:每次请求都创建新连接,得到返回后立即关闭连接
-
长连接池:单个连接同时只能处理一次完整请求与返回
-
连接多路复用:单个连接可以同时异步处理多个请求与返回
每类连接模型没有绝对好坏,取决于实际使用场景。连接多路复用虽然一般来说性能相对最好,但应用上必须依赖协议能够支持包序列号,且一些老框架服务可能也并不支持多路复用的方式调用。
Kitex 最早为保证最大程度的兼容性,在 Client 端默认使用了短连接,而其他主流开源框架默认使用连接多路复用,这导致一些用户在使用默认配置压测时,出现了比较大的性能数据偏差。
后来为了契合开源用户的常规使用场景,Kitex 在 v0.0.2 中也加入了默认使用长连接的设置。
对齐序列化方式
对于 RPC 框架来说,不考虑服务治理的话,计算开销主要都集中在序列化与反序列化中。
Kitex 对于 Protobuf 的序列化使用的是官方的 Protobuf 库[6],对于 Thrift 的序列化,则专门进行了性能优化,这方面的内容在官网博客中有介绍。
当前开源框架大多优先支持 Protobuf,而部分框架内置使用的 Protobuf 其实是做了许多性能优化的 gogo/protobuf 版本,但由于 gogo/protobuf 当前有失去维护的风险,所以出于可维护性角度考虑,我们依然决定只使用官方的 Protobuf 库,当然后续我们也会计划对 Protobuf 进行优化。
使用独占 CPU
虽然线上应用通常是多个进程共享 CPU,但在压测场景下,Client 与 Server 进程都处于极端繁忙的状况,如果同时还共享 CPU 会导致大量上下文切换,从而使得数据缺乏可参考性,且容易产生前后很大波动。
所以我们建议是将 Client 与 Server 进程隔离在不同 CPU 或者不同独占机器上进行。如果还想要进一步避免其他进程产生影响,可以再加上 nice -n -20 命令调高压测进程的调度优先级。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相比云平台虚拟机,使用真实物理机会使得测试结果更加严谨与具备可复现性。
性能数据参考
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我们对多个框架使用 Protobuf 进行了压测对比,压测代码在 kitex-benchmark 仓库。在充分压满 Server 的目标下,Kitex 在连接池模式下的 P99 Latency 在所有框架中最低。而在多路复用模式下,Kitex 在各指标上也都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配置:
-
Client 16 CPUs,Server 4 CPUs
-
1KB 请求大小,Echo 场景
参考数据:
-
KITEX:连接池模式(默认模式)
-
KITEX-MUX:多路复用模式
-
其他框架均使用多路复用模式
结语
–
最后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初中级Android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漫长且无助。
因此我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Android移动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Android开发知识点!不论你是刚入门Android开发的新手,还是希望在技术上不断提升的资深开发者,这些资料都将为你打开新的学习之门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需要这份全套学习资料的朋友可以戳我获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
手,还是希望在技术上不断提升的资深开发者,这些资料都将为你打开新的学习之门**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需要这份全套学习资料的朋友可以戳我获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