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bugs:
1. IE9-IE10 pp2,Chrome17-,在前一个文档与当前文档中间发生重定向时, 且前后两个文档同源时, unloadEventStart,也会返回0
####.unloadEventEnd
如果前一个文档和当前文档同源.返回前一个文档发生unload事件的时间. 如果没有前一个文档,或不同源,则返回0.
如果,发生了HTTP重定向,或者类似的事情.并且,从导航开始中间的每次重定向,并不都和当前文档同域的话,.则返回0
bugs:
1. IE9-IE10 pp2,Chrome17-,在前一个文档与当前文档中间发生重定向时, 且前后两个文档同源时, unloadEventEnd,也会返回0
####.redirectStart
如果,发生了HTTP重定向,或者类似的事情.并且,从导航开始,中间的每次重定向,都和当前文档同域的话,就返回开始重定向的,timing.fetchStart的值.其他情况,则返回0.
bugs:
1. IE9-IE10 pp2,在页面a,链接到地址b,并重定向到与b同源的页面c时. redirectStart,将为0.即同源策略,居然会考虑导航页.
####.redirectEnd
如果,发生了HTTP重定向,或者类似的事情.并且,从导航开始,中间的每次重定向,都和当前文档同域的话,就返回最后一次重定向,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数据后的那个时间.其他情况则返回0.
bugs:
1. IE9-IE10 pp2,在页面a,链接到地址b,并重定向到与b同源的页面c时. redirectSEnd,将为0.即同源策略,居然会考虑导航页.
####.fetchStart
如果一个新的资源(这里是指当前文档)获取被发起,或类似的事情发生,则 fetchStart必须返回用户代理开始检查其相关缓存的那个时间,其他情况则返回开始获取该资源的时间.
####.domainLookupStart
返回用户代理对当前文档所属域进行DNS查询开始的时间. 如果此请求没有DNS查询过程,如长连接,资源cache,甚至是本地资源等. 那么就返回 fetchStart的值.
bugs:
1. Firefox7-Firefox10,的实现有错误. 因为其值,并没有遵守标准所描述的对应时间节点.而是默认以navigationStart作为时间起点,并以中间的重定向时间做累加.而得到domainLookupStart的时间.即使这个重定向是非同源的重定向.所消耗的时间都会被计算进去. 那么,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没有重定向发生时, domainLookupStart - fetchStart, 我们往往会得到一个负值的原因,因为navigationStart,是要早于 fetchStart的.
####.domainLookupEnd
返回用户代理对结束对当前文档所属域进行DNS查询的时间.如果此请求没有DNS查询过程,如长连接,资源cache,甚至是本地资源等. 那么就返回 fetchStart的值.
bugs:
1.参考domainLookupStart的bug. End具备相同的问题.
####.connectStart
返回用户代理向服务器服务器请求文档,开始建立连接的那个时间,如果此连接是一个长连接,又或者直接从缓存中获取资源(即没有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则返回domainLookupEnd的值.
bugs:
1. Firefox7 当资源走cache,即并未创建连接时. connentStart 的值为0.
2. Firefox8-Firefox10,当并未创建连接时,connetStart的值是fetchStart的值,而不是domainLookEnd的值. 但这里涉及到一个惯性问题,因为domainLookupEnd的累积时间就已经背离了标准了,所以即使connectStart遵守标准.也是一个有问题的值.
####.connectEnd
返回用户代理向服务器服务器请求文档,建立连接成功后(注意,不是断开连接的时间.)的那个时间.如果此连接是一个长连接,又或直接从缓存中获取资源 (即没有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则返回domainLookupEnd的值.
bugs:
参考connectStart的问题.connectEnd具备同样的问题.
如果连接建立失败,而用户代理进行重连,则connectStart和connectEnd则应该是这次重连的相关的值.其中connectEnd必须包括建立连接的时间以及,SSH握手协议和SOCKS认证等时间.
####.secureConnectionStart
可选特性.用户代理如果没有对应的东东,就要把这个设置为undefined.如果有这个东东,并且是HTTPS协议,那么就要返回开始SSL握手的那个时间. 如果不是HTTPS, 那么就返回0.
补充:Firefox7-10,IE9-IE10 PP2,都木有实现这个api.所以始终是undefined.
####.requestStart
返回从服务器、缓存、本地资源等,开始请求文档的时间.
如果请求中途,连接断开了,并且用户代理进行了重连,并重新请求了资源,那么requestStart就必须为这个新请求所对应的时间.
performance.timing 并不包含一个 单表请求结束的"requestEnd"接口. 原因有两点:
1. 用户代理所能确定的请求的结束,并不能代表正确的网络栓书中的结束时间. 所以设计这个属性并没什么用处.
2. 一些用户代理,如果要封装一个代表HTTP层面的,请求结束时间的接口,成本会非常高昂.
bugs: 1. Firefox7,直接走本地缓存时,.requestStart的值将为0. (Firefox8已修复此问题)
####.responseStart
返回用户代理从服务器、缓存、本地资源中,接收到第一个字节数据的时间.
####.responseEnd
返回用户代理接收到最后一个字符的时间,和当前连接被关闭的时间中,更早的那个. 同样,文档可能来自服务器、缓存、或本地资源.
补充: 此值的读取应该是在我们可以确保真的是Response结束以后. 比如window.onload. 因为考虑到chunked输出的情况. 那么我们脚本执行,并获取该值时,响应还没有结束. 这就会导致获取时间不准确.
bugs :
1. IE10 PP2, 以及Chrome17- ,走本地缓存时.在文档中间的脚本执行时去读取此值, 将为0. IE9本来没有问题,结果IE10 PP2,反倒有了问题.
2. Chrome16-,(Chrome17,已修复此问题.)在地址栏输入相同地址,走本地缓存时. responseEnd的时间,居然早于responseStart的时间. (不得不承认,这简直就是奇葩啊!)
3. Chrome17-,从页面a,到地址b,再重定向到地址c, 此时如果地址c是走缓存.则. ResponseEnd的时间,会遭遇ResponseStart的时间.(好吧,我们把希望寄予Chrome18好了.)
实现差异:(由于草案中,并未提及,当文档被分段输出后.在中间文档数据,接受过程中,responseEnd应如何处理,导致浏览器实现存在差异.)
- IE9 - IE10 PP2 , Firefox8-Firefox10,在不走存在Response阶段(非走cache的情况下.).以接收第一个chunked包结束的时间作为.responseEnd的时间.(这将导致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Chrome17-,Firefox7,则在分段数据的接受过程中,不会更新.responseEnd的时间,其值,始终为0.
####.domLoading
返回用户代理把其文档的 “current document readiness” 设置为 "loading"的时候.
(current document readiness 其实就是document.readyState API对应的状态.)
参考:http://dev.w3.org/html5/spec/dom.html#current-document-readiness
bugs :
1. IE9. 在分段输出文档的情况下,该值总是要晚于最终responseEnd的值. 基于responseEnd的IE实现的bug.这也合情合理.
实现差异: iE9 - IE10 PP2 , 当文档是chunked方式输出的时候.总是要等最后一个chunked被浏览器接收后,domLoading才会有有效值. 也就是说,IE中目前的状况是.domLoading.无论如何,都要晚于responseEnd.其他浏览器则无此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导致我们计算IE下DOM Parse不准确. 即 domInteractive - domLoading 甚至会经常得到0.
####.domInteractive
返回用户代理把其文档的 “current document readiness” 设置为 "interactive"的时候.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软件测试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79636775)]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软件测试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