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用于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从而使原本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 结构
- **目标接口(Target)**:客户端期望使用的接口。
- **适配器(Adapter)**:实现目标接口,并包装了一个需要适配的类的实例。
- **需要适配的类(Adaptee)**:需要被适配的类,其接口与目标接口不兼容。
- **客户端(Client)**:通过目标接口与适配器交互。
### 工作原理
1. **类适配器**:适配器继承需要适配的类,实现目标接口。
2. **对象适配器**:适配器包含需要适配的类的实例,实现目标接口。
3. **双向适配器**:适配器同时实现目标接口和需要适配的类的接口,实现双向适配。
4. **适配器模式与装饰器模式区别**:适配器模式旨在解决接口不兼容的问题,而装饰器模式则是为对象动态添加功能。
### 优点
1. **解耦性**:将客户端和被适配的类解耦,客户端只需与适配器交互。
2. **复用性**:可以重用现有的类,无需修改原有代码。
3. **灵活性**:可以灵活地增加新的适配器,适应不同的需求。
### 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Python示例演示了类适配器模式的实现:
python
Copy codeclass Adaptee:
def specific_request(self):
return "Adaptee's specific request"class Target:
def request(self):
return "Target's request"class Adapter(Target, Adaptee):
def request(self):
return self.specific_request()# 客户端代码
target = Target()
print(target.request())adapter = Adapter()
print(adapter.request())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有一个目标接口 `Target` 和一个需要适配的类 `Adaptee`,通过适配器 `Adapter` 实现了将 `Adaptee` 的方法适配成了 `Target` 接口的方法。客户端只需与目标接口交互,而不需要直接与 `Adaptee` 类交互。
适配器模式适用于需要让不兼容的接口能够一起工作的情况,能够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复用性,同时降低系统的耦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