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简要汇总
1、数据通信基础
网关:提供协议转换,路由选择,数据交换的网络设备
报文:网络中所传递的一个数据单元。
数据载荷:最终要传递的信息
封装:给数据载荷添加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形成新的报文)
解封装:给数据载荷去掉头部和尾部的过程(获取数据载荷)
终端设备:数据的发送者和接收者(7层设备)能最终识别应用
网络设备:在数据传递过程中所经过的设备。
如:路由器、交换机
如:
1).网页访问产生信息,大量的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呈现
2).终端设备对数据进行封装,然后寻找网关进行传递
3).对端网关接收后交由对端终端设备解封装处理
2,网络参考模型
1)、OSI七层模型(每一层的功能及作用)
应用层:对应用程序提供接口。(此处为逻辑端口)
表示层: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确保一个系统生成的应用层数据能够被另外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识别和理解。 (加密)
会话层: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传输层:建立、维护和取消一次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过程。控制传输节奏的快慢,调整数据的排序等等。
网络层:定义逻辑地址;实现数据从源到目的地的转发。
数据链路层:将分组数据封装成帧;在数据链路上实现数据的点到点、点到多点方式的直接通信;差错检测。
物理层:在媒介上传输比特流;提供机械的和电气的规约。
2)、TCP/IP参考模型(数据如何在TCP/IP参考模型中封装及解封装)
应用层:将要发送的信息以数据载荷的形式进行呈现
传输层:为数据载荷封装传输层报文头部,将数据封装为段(TCP/UDP头部信息)
网络层:在网络层封装IP报文头部,将数据封装为包(主要包含源IP,目的IP)
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封装二层报文头部和尾部,将数据封装为帧(源MAC目的MAC)
物理层:将报文转换为比特流在物理介质上进行传输。
解封装需要反向操作:对物理层的比特流进行解析,二层去掉帧的头部和尾部
三层去掉IP报文头部,四层去掉TCP报文头部,五层获取最终数据
3)、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及端口号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TCP/80
HTTPS: 超文本安全传输协议 TCP/443
Telnet:远程登陆协议 TCP/23
SSH:安全外壳协议 TCP/22
FTP:文件传输协议 TCP/20 21
TFTP: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 UDP/69
SMTP:简单的邮件传输协议 TCP/25
DNS:域名解析协议 UDP/53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UDP/67 68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UDP/161 162
4)、TCP和UDP的区别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注重安全可靠性不考虑传输速率,三次握手建立链接、四次挥手断开链接,使用窗口滑动机制控制传输速率,使用序列号和确认系列号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有序传输。报文头部复杂占20字节。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注重传输速率不考虑安全可靠性。安全可靠性由应用层程序负责,报文头部简单8字节。
5)、ARP地址解析协议
ARP:根据已知的IP地址解析MAC地址的协议。
操作:初始化状态查询ARP缓存表为空,触发ARP请求报文携带:源目的IP地址为单播源MAC为单播、目的MAC为广播(未知状态)。当对应主机收到该请求报文后做单播回复并记录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生成ARP表项。源主机收到答复报文后记录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生成ARP表项。
3、华为VRP系统
1)、什么是VRP系统
VRP:华为公司数据通信产品的系统通用操作平台,属于软件层面的核心引擎。
文件系统:系统文件、配置文件、补丁文件、PAF文件(裁剪文件)
管理设备的方式:命令行和WEB网管
命令行:本地con、miniUSB接口 远程VTY接口
远程登录:Telnet和SSH (2+2+2)
用户登录权限等级:0级:参观级 1级:监控级 2级:配置级 3-15级:管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