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mdir testdir 仅用于删除空目录
2.mv file1 touch/file2 将文件夹file1剪切到touch目录下并且重命名为file2
3.cp file1 touch/file2 将文件夹file1复制到touch目录下并重命名为file2
4.查询命令语法 : man / info / whatis(提供命令的简短描述)
5.用户管理:
创建用户 useradd
-d 指定用户登入时初始目录 -D查看或变更预设值 (INACTIVE=-1 指密码逾期时,用户不会被禁用 expire=空 指创建用户不会在被设定日期设置为逾期)
-m 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M : 不自动建立 -s 指定用户登入后使用的shell
删除用户 userdel -f(force): 强制删除即使已登录 -r: 删除用户同时删除相关文件 recursive(递归)
tail /etc/passwd 可查看该文件最后10行 tail -n 4 /etc/shadow 查看最后4行的数据
6.用户密码管理
(1) 存放位置 /etc/shadow mysql:!:17502:::::: 解析 第一个冒号前面为用户名 第一个和第二个之间额为密码 加密后的 如果为*或者! 表示账号被锁定 而密码位为空表示无密码 (2) 管理密码: passwd [命令参数] 参数 -d 删除密码 -l 停止账号使用 -S 显示密码信息
设置密码: 操作: 为用户test设置密码 useradd -m test passwd test 等待提示要求输入密码 输入即可
passwd test <<EOF
passwd1
passwd1
EOF 该格式也可用来设置密码
更新密码(sudo): chpasswd 回车 即可输入用户名密码 test:passwd 不断输入即可 参数 -e输入的密码为加密后的密文 -h显示信息并退出
批量操作: chpasswd > batch.txt 文件中用户名密码格式和单个修改相同 用户名必须存在
7.Linux 用户权限切换:
(1) 使用图形化界面进行登录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2) login命令进行登录 前提是/etc/中不存在nologin 文件 如果存在只允许root 登入系统
使用logout / exit命令来退出返回登录前的用户状态
login [命令参数] 参数 命令参数 -p 告诉login指令不销毁环境变量 -h 指定远程服务器的主机名
(3) 使用su命令切换用户身份
如果当前为root 那么切换其他用户不需要密码
a. su切换身份且不改变当前工作目录 su newUser
b. su切换身份且改变当前工作目录 su - newUser
8.创建与删除用户组
(1) 创建用户组
groupadd [命令参数] 参数 -g 指定新建的工作组ID -r 创建系统工作组,系统工作组组 ID小于500
比如: sudo groupadd -g 1111 testGroupID
(2) 删除用户组
groupdel 参数
(3) 用户组信息在 /etc/group 文件中存储
9.Linux查看用户所属组
(1) 使用id命令进行查看 id [命令参数] 参数 -g 显示用户所属群组的ID
(2) 使用groups命令查看 groups 参数 (这里的参数和上面的均指用户名,默认为当前登录的用户)
一般创建用户后会同步创建一个与用户名相同的组 所以结果均包含名字为用户名的组 格式通常为user1:user1
一个用户可以属于多个组
10.Linux 修改用户所属组
案例背景 : 一个新用户 newUser 新组 newGroup
(1) 一个用户仅属于一个组 现在将其修改所属组
sudo usermod -g newGroup newUser
(2) 给用户添加一个新所属组,保留原来所属组
sudo usermod -a -G newGroup newUser
(3) 创建用户时指定所属组 即修改
useradd -g newGroup newUser
(4) 创建用户时添加所属组
useradd -G newGroup newUser
11.Linux用户与用户组编辑
(1) 查看用户属性命令
finger(默认没有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finger进行安装)
命令参数: -l 多行显示 -s: 单行显示 该选项只显示登入名称,真实姓名等 如果所查询的使用者时远端服务器使用者,选项无效
(2) 用户信息修改命令
修改用户名 将oldUser修改为newUser
usermod -l newUser oldUser
修改用户登录目录
mkdir /home/newUser && sudo usermod -d /home/newUser newUser
(3) Linux用户组信息修改
groupmod -n renameOldUser oldUser(用户组当前的名称)
12.Linux硬盘管理之Linux常见的存储架构
1.直接附加的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
DAS -- 指直接连接到计算机上的存储设备,例如硬盘,固态硬盘等,u盘等,通过数据线连接而不是通过网络
Linux操作系统能识别和使用多种直接连接的存储设备
包括像并行高级技术附件的旧标准--电子集成驱动器IDE/ATA
IDE/ATA是一种老式硬盘接口 并行接口 -- 一次传输多位数据,用多根线连接,速度较慢
SAN(Storage area network) -- 是一种专门用于存储的网络,让多个服务器向访问本地硬盘一样去访问远端存储设备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 通过网络连接的存储设备,作用是让多台设备共享文件
上方二者的区别就是前者为共享块设备比如本地硬盘等,后者通过网络共享文件
2.Linux的fdisk的使用
fdisk是Linux中常用的硬盘管理工具,是一个创建和维护以及删除分区表的程序,它兼容DOS类型的分区表,BSD/SUN类型的磁盘列表
fdisk -l 列出磁盘信息 fdisk /dev/sdb 来对硬盘进行操作
输入m列出可以执行的命令 输入n建立新的分区 选择p建立主分区
First sector 选择的是分区的起始位置 Last sector 选择的是结尾的扇区也可以直接输入想创建的分区的大小单位 比如:+10G
创建完成后输入w进行保存
创建完分区之后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格式化之后才能够使用
使用fdisk命令加对应的硬盘的路径可以查看硬盘的分区信息
3.Linux之mkfs的使用
mkfs用于在特定的分区上建立Linux文件系统,其工作原理是调用mkfs.type来进行格式化,支持多种文件系统
mkfs.ext4 /dev/sdb1
分区格式化后必须挂载到一个文件中才可使用
13.Linux文件与目录管理之Linux文件创建与删除
1. mkdir -p dir1/dir2 会创建父目录dir1 和 子目录dir2
2. 删除一个不为空的目录 rm -r dir1
3. 参数: -f强制删除文件或目录 -r 递归处理
4. cp 参数: -f强制复制,不论是否存在 -p: 保留源文件或目录的属性
cp命令一次复制多个文件时 目的目录参数必须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参数,否则将出现错误
cp 文件名 目录参数
cp newFile newDir/newFileCpy 将其复制并重命名为newFileCpy
5. mv newFile newFileRename 重命名
mv newFileRename Dir/newFile 剪切并且重命名
6. cp命令对目录进行操作时必须加上 -r参数
7. 删除两个文件 如果其中一个不存在报错,另一个也会被删除
14.Linux文件与目录内容查看
cat 参数: -n 对输出内容进行行数的编号 -b 和-n相似,只不过对于空白行不编号
head 参数 -n 从开头显示几行 head -n 8 /etc/passwd
tail 参数 -n 从末尾开始显示几行 tail -n 5 /etc/passwd
ls -al /etc/passwd 显示所有信息包括隐藏内容,同时显示每个文件的详细信息
15. Linux之文件权限修改
chmod a=r testFile
a对应参数位置可选参数 u -- user g -- group o -- others a -- all
=对应参数位置可选参数 + 添加某个权限 - 取消某个权限 = 赋予给定权限并取消其他所有权限
r对应参数位置可选参数 r 可读 w 可写 x可执行
数字设定法: 0表示没有权限 1表示可执行 2表示可写 4表示可读
比如754 分别对应u,g,o的权限安排
注意数字和字符设定法不能混用
16. Linux之目录权限修改
与文件权限修改唯一的区别是 chmod -R 递归处理
17. Linux之修改文件与目录所有者
ll命令显示文件的详细信息时,第三列数据表示该文件的所有者
chown 参数 用户名/用户ID 目录名
-R 递归处理
chown oldUser -R oldDir2
18. Linux之修改文件与目录所属组
文件:
sudo chgrp fzm testFile
cat /etc/group | grep fzm
chown 用户组ID : 用户组名/ID 文件名
sudo chown :newGroup testFile
目录:
sudo chown -R fzm:fzm Dir
或者 sudo chgrp newGroup testdir
19.Linux之文件与目录相关命令操作 -- 查看磁盘情况
(1) df -h /etc df-- 查看磁盘分区情况 单独也可以使用 -h 使用可读性高的方式来显示 比如以kb为单位 最后一个参数为文件
(2) du -h c++ g++ 以可读性较高方式显示多个文件所占磁盘大小
二者区别是后者会详细将所有文件所占内存一一列出
参数加上 -a 包含全部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统
-i 显示文件的incode值 该值为索引节点号 在创建链接时会用到
20.Linux之文件与目录链接
Linux中的链接 -- 很多链接文件都指向同一个源文件
Linux硬链接:
保存在磁盘中的文件都有一个编号 称为索引节点号Inode
ln testFile testFileLink 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
Linux软链接:
ln -s testFile myLink 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
硬链接两个文件inode值相同 软链接inode值不同
软链接文件和目录均可创建 硬链接只能文件创建
21.Linux之挂载
知识: 建立的磁盘文件要正式在Linux上启用,就必须载入文件系统,及分配目录
如果用来载入的目录非空,那么载入文件系统后,原目录下的文件就会暂时消失,当该磁 盘被删除时,内容才会重新显示
命令: mount 参数 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
案例: 创建一个分区并将其挂载到目录下
sudo mkisofs -r -J -V mydisk -o ./mydisk.iso /etc/passwd 2> /dev/null
指令详解: mkisofs 工具 用来创建ISO 9660格式的镜像文件
-r 设置文件权限为只读
-J 使用Joliet格式支持长文件名
-V mydisk 设置卷标为mudisk
-o ./mydisk.iso 输出文件名为mydisk.iso
/etc/passwd 要打包进ISO的文件
2> dev/null 将错误信息丢进黑洞 不显示
sudo mkdir /home/vcdrom
sudo mount -o loop -t iso9660 ./mydisk.iso /home/vcdrom
指令详解: mount 挂载命令
-o loop 使用loopback设备,将镜像当成虚拟磁盘使用
-t iso9660 指定文件类型为ISO 9660
./ mydisk.iso 镜像文件路径
/home/vcdrom 挂载点
ls -l /home/vcdrom
挂载删除 umount 用于卸载已经加载的文件系统
命令 umount 命令参数 挂载点
umount /home/vcdorm
LInux基础(中)
于 2025-08-05 21:47:11 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