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19)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数据库事务

不,正确应该是300+100+100=500,这里举反例:若隔离性差,可能事务1先改到400,事务2又基于300改到400,最终只加了100)”。再比如,数据库约束“余额不能为负”,若A余额只有50元,却要转100元,事务会直接失败回滚,避免出现“负余额”的非法数据。场景验证:还是转账场景,若执行第一步扣钱后,数据库崩溃(断电、磁盘损坏),事务会自动“回滚”(Rollback),把A的余额恢复到扣钱前的状态,相当于这组操作“从没执行过”。场景验证:转账事务提交后,A余额400元,B余额400元。

2025-11-04 08:26:28 279

原创 数据库恢复技术

如果事务日志部分损坏(比如只保留了12:00-14:00的日志,14:00之后的日志丢了),无法恢复到故障前一刻,就只能做“不完全恢复”——先还原完整备份,再用“能找到的最大范围日志”恢复到日志截止的时间点(比如14:00)。正确做法是:开启日志功能,且将日志文件存到独立的磁盘(最好是不同的物理服务器),避免“数据和日志一起挂”。如果说日志是“动态操作记录”,备份就是数据库在某一时刻的“静态快照”——相当于给数据拍了一张“全家福”,后续恢复时可以先回到这张“照片”的状态,再用日志补充“照片之后”的操作。

2025-11-04 08:20:36 601

原创 打造个人Z-Library镜像的技术实践与合规要点

在数字阅读时代,Z-Library作为知名的电子书籍资源平台,因丰富的藏书量受到许多读者关注。但由于版权和地域限制,部分用户可能面临访问困难。本文将从技术角度探讨个人Z-Library镜像的搭建思路,但。

2025-10-20 17:40:46 352

原创 打造你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手把手教你搭建Z-Library镜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Z-Library 以其庞大的电子书资源成为了无数求知者、学生和研究人员的“知识灯塔”。你是否曾想过,如果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随时可访问的Z-Library镜像,那该多好?本文将带你从零开始,一步步搭建一个私人的Z-Library镜像。通过本文,你已经掌握了搭建的核心流程。记住,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如何使用技术却体现了我们的价值观。请将你的知识库用于正道,支持正版,尊重知识创作,在法律的框架内合理使用。它不仅考验你的技术能力,更考验你对数字资源管理的理解和对法律边界的敬畏。

2025-10-20 17:35:59 1715

原创 揭秘物理层:比特流的高速公路

《物理层:比特流的无形高速公路》摘要:物理层作为网络体系的最底层,负责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是数字世界的物理基础。它定义了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四大特性,通过信号编码、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实现数据传递。从双绞线到光纤,从曼彻斯特编码到5G毫米波,物理层技术不断演进,支撑着现代网络的速度与稳定。作为网络通信的基石,物理层虽不处理高层协议,却决定了网络的性能上限,是排查网络故障的第一道防线。理解物理层原理,才能真正把握数字世界的运行基础。

2025-10-18 14:49:41 899

原创 深度解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奥秘

摘要: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将复杂网络通信分解为多个功能层。OSI七层模型是理论框架,包含物理层(比特流传输)、数据链路层(帧传输)、网络层(IP寻址路由)、传输层(端到端可靠传输)、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用户服务)。实际应用的是更简洁的TCP/IP四层模型,将OSI上三层合并为应用层。分层设计实现了解耦、标准化和故障排查优势,其中OSI是理论蓝图,TCP/IP是实际运行的网络基础。数据通信时各层依次封装/解封装,确保信息准确传输。

2025-10-17 21:45:00 1274

原创 解码网络速度:你必须了解的几大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网络性能的关键指标解析:带宽、时延、吞吐量、丢包率和抖动是衡量网络质量的核心标准。带宽决定最大理论速度,时延影响数据传送时间,吞吐量反映实际传输效率,丢包率体现网络可靠性,抖动则衡量时延稳定性。不同应用场景对这些指标有不同侧重:下载需要高带宽和吞吐量,游戏关注低时延,视频会议则对抖动和丢包率更敏感。理解这些指标能帮助用户准确诊断网络问题。

2025-10-16 16:18:01 857

原创 漫谈数字世界的基石:网络、互联网与因特网

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负责全球IP地址的空间分配、协议标识符的指派、通用顶级域名与国家顶级域名的系统管理,以及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IETF是一个开放的国际社区,由网络设计师、运营商、厂商和研究人员组成,专注于解决因特网面临的技术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随着图形化浏览器(如Mosaic、Netscape)的出现,因特网不再是专家和学者的工具,而是成为了普通大众获取信息、交流和娱乐的平台。:核心部分的专用计算机,负责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为数据分组选择最佳路径,并转发它们,相当于网络交通的“智能立交桥”。

2025-10-16 15:45:08 1213

原创 网络神经:解密数字化时代的隐形脉络

本文从技术层面剖析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挑战。首先阐述了TCP/IP协议栈作为互联网基石的技术架构,分析了各类应用层协议如何构建现代网络生态。其次探讨了网络架构演进,包括P2P、CDN、物联网协议和云原生技术等创新。同时揭示了网络负面问题的技术根源:安全漏洞源于协议设计缺陷和软件复杂性,隐私危机与中心化架构相关,还有QoS挑战和系统性风险。最后指出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强调技术人员的责任在于构建更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全文展现了计算机网络作为数字时代核心基础设施的技术本质与双重影响。

2025-10-16 15:35:36 1032

原创 JavaScript性能优化全攻略:让代码飞起来

本文系统介绍了JavaScript性能优化的关键策略与实践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性能监控与度量(WebVitals指标);2)执行优化(减少重绘重排、防抖节流、内存管理);3)算法与数据结构优化;4)网络请求优化(请求合并、缓存、图片懒加载);5)现代JS特性应用(WebWorkers、ES6+特性);6)虚拟滚动等实战案例。文章强调性能优化需要持续监控、渐进改进,在保持代码可维护性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并提供了完整的开发构建阶段检查清单。

2025-10-13 13:33:53 523

原创 揭秘Docker联合文件系统:镜像瘦身术

Docker核心技术UnionFS(联合文件系统)通过分层存储和写时复制机制,实现了镜像的高效管理。文章解析了UnionFS的核心概念,重点介绍了OverlayFS的实现原理,演示了Docker镜像的分层结构和容器文件系统视图。UnionFS的优势包括空间效率、快速构建分发和版本管理,文章还提供了优化策略、性能考量和故障排查方法。作为Docker三大核心技术之一,UnionFS与Namespace、Cgroups共同构建了完整的容器运行时环境,其创新机制为容器化应用提供了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

2025-10-13 13:11:55 1153

原创 Debug大作战:奇葩报错诊疗所

这篇文章分享了三个典型的前端调试案例:1) 因ID类型不一致导致数组元素误删的问题,建议统一数据类型;2) CSS动画重复触发导致的"分身"现象,解决方案包括强制重绘和事件监听;3) 未正确处理HTTP错误状态码的API请求问题,强调检查response.ok。文章还提供了调试技巧(二分法、最小案例、开发者工具)和预防建议(类型检查、错误边界、测试覆盖)。最后指出调试是理解程序的好机会,提倡通过良好实践预防问题。全文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强调调试过程的价值和乐趣。

2025-10-12 11:06:23 521

原创 深入解析Docker Cgroups:容器资源管理指南

Docker核心技术Cgroups解析:资源管理的核心机制 Cgroups是Linux内核提供的资源管理功能,作为Docker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精细化控制CPU、内存、IO等系统资源,确保容器化环境稳定运行。文章详细解析了Cgroups的四大核心功能:资源限制、优先级分配、资源统计和进程控制,并介绍了其子系统架构和层次结构特点。通过实际案例演示了如何在Docker中使用Cgroups进行资源限制,对比了Cgroups v1和v2的差异,提供了监控调试方法和最佳实践建议。Cgroups与Namespac

2025-10-12 10:41:43 767

原创 揭秘Docker核心技术:Namespace隔离魔法

摘要:Docker容器隔离的核心技术Namespace解析 Namespace是Linux内核的关键功能,也是Docker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创建隔离的进程视图实现资源隔离,包括:1)PID隔离进程树;2)Network隔离网络栈;3)Mount隔离文件系统;4)UTS隔离主机名;5)IPC隔离进程通信;6)User隔离用户权限。Namespace与Cgroups协同工作,一个负责隔离资源视图,一个控制资源使用量。通过clone()等系统调用,每个容器获得独立的运行环境,这是容器技术实现轻量级虚拟化的基

2025-10-12 10:31:12 895

原创 Docker核心技术三剑客解析

Docker核心技术解析:Namespace实现资源隔离,为每个容器创建独立系统视图;Cgroups充当资源管家,限制CPU、内存等资源使用;UnionFS实现分层存储,通过写时复制机制高效管理镜像和容器。这三项技术协同工作,使容器具备轻量、隔离和高效的特性,共同构建了Docker的底层基础架构。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更深入地使用容器技术并解决实际问题。

2025-10-12 10:21:35 600

原创 缓存雪崩、击穿、穿透:原理剖析与解决方案

缓存雪崩是指大量缓存数据在同一时间过期,导致所有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造成数据库瞬时压力过大而崩溃的现象。场景示例假设电商平台首页有1000个商品缓存,这些缓存都设置了相同的过期时间(比如2小时)。当缓存同时失效时,大量用户请求会直接涌向数据库,导致数据库不堪重负。缓存击穿是指某个热点key过期时,大量并发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导致数据库压力激增的现象。与雪崩的区别:击穿是针对单个热点key,雪崩是大量key同时失效。场景示例秒杀活动中,某个热门商品缓存过期,瞬间有数万个请求同时查询数据库。缓存穿透是指。

2025-10-11 16:39:00 442

原创 专为物联网而生:Apache IoTDB,重塑海量时序数据管理

ApacheIoTDB是一款专为物联网设计的开源时序数据库,由清华大学团队开发,已成为Apache顶级项目。它针对物联网数据特点(海量、高并发、时序性)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具备数据压缩、高速写入、灵活查询等优势,支持"端-边-云"协同架构。适用于工业监控、车联网等场景,能与Spark、Grafana等工具集成,是管理物联网时序数据的理想选择。

2025-10-11 16:23:09 500

原创 寻路之旅:一文带你读懂六大常用软件开发模型

在软件开发的浩瀚海洋中,没有一个团队会不画航海图就直接扬帆起航。软件开发模型正是这样的“航海图”和“方法论”,它定义了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的流程和框架。选择正确的模型,如同顺风行船,能极大提升开发效率、控制成本与风险;选择错误的模型,则可能让项目陷入泥潭,甚至触礁沉没。今天,我们就来盘点软件开发中最常见的六大模型,帮助你为你的项目选出最佳航线。

2025-10-11 16:17:36 262

原创 庖丁解牛:软件工程师如何做好需求分析,从“要什么”到“做什么”

需求分析是连接用户想法与可执行蓝图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记录需求,更是挖掘、分析和定义需求的艺术。本文提出五步心法:1)多维度收集需求;2)通过用户故事、流程图等工具建模分析;3)编写清晰完整的规格说明书;4)组织评审验证;5)建立变更管理机制。强调需求分析的本质是洞察用户真实问题,而非简单记录表面要求。同时指出优秀需求分析师需具备同理心、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既要关注功能需求,也要重视性能、安全等非功能需求。文章认为,深入准确的需求分析是避免"垃圾进垃圾出"、确保项目成功的基础。

2025-10-10 11:54:14 502

餐厅点餐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参考

餐厅点餐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参考

2025-10-10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