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描述
定义构造三叉搜索树规则如下:
每个节点都存有一个数,当插入一个新的数时,从根节点向下寻找,直到找到一个合适的空节点插入。查找的规则是:
-
如果数小于节点的数减去500,则将数插入节点的左子树
-
如果数大于节点的数加上500,则将数插入节点的右子树
-
否则,将数插入节点的中子树
给你一系列数,请按以上规则,按顺序将数插入树中,构建出一棵三叉搜索树,最后输出树的高度。
输入描述
第一行为一个数 N,表示有 N 个数,1 ≤ N ≤ 10000
第二行为 N 个空格分隔的整数,每个数的范围为[1,10000]
eg.
5
5000 2000 5000 8000 1800
输出描述
输出树的高度(根节点的高度为1)
3
class Tree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
self.val = val
self.left = self.mid = self.right = None
class Tree:
def insert(self, root, val):
if root is None:
return TreeNode(val)#类似于root = TreeNode(val),即创造了一个TreeNode()类的对象root,第一次循环到此处创建了根节点root,因此有了数据成员root.val=5000,root.left=root.mid=root.right=None
if val < root.val - 500:#遍历的第二个环节val=2000,root=root,root.val=5000,故到此处。
root.left = self.insert(root.left, val)#因为root.left=None,因此此处调用insert()方法会创造一个子节点root.left,其数据成员为root.left.val=2000,root.left.left=root.left.mid=root.left.right=None
#第二次循环完成之后return root返回值还是root(其数据成员为root.val=5000,root.mid=root.right=None,这里在遍历的第二个环节里root.left处已经创建了子节点,因此root.left已经不为None了)
elif val > root.val + 500:
root.right = self.insert(root.right, val)
else:
root.mid = self.insert(root.mid, val)
return root
def get_height(self, root):
if root is None:
return 0
left_height = self.get_height(root.left)#此处可以递推到root.left.mid!=None,其返回一个’1‘,root.left体系下加起来返回’2‘
mid_height = self.get_height(root.mid)#此处仅递归到root.mid!=None,故仅返回一个’1‘
right_height = self.get_height(root.right)#此处同样仅递归到root.right!=None,仅返回一个’1‘
return max(left_height, mid_height, right_height) + 1
if __name__ == '__main__':
tree = Tree()
N = int(input())
root = None
nums = list(map(int, input().split()))
for num in nums:
root = tree.insert(root, num)#此处为遍历的代码
height = tree.get_height(root)
print(height)
#1依次类推,遍历完成后有root.val=5000
#root.left.val=2000,root.mid.val=5000,root.mid.val=8000
#root.left.left=None,root.left.mid.val=1800,(在创建子节点root.left.mid的同时也生成了数据成员root.left.mid.left=root.left.mid.mid=root.left.mid.right=None)root.left.right=None,
#后续root.mid.left=None,root.mid.mid=None,root.mid.right=None
#root.right.left=None,root.right.mid=None,root.right.right=None
#2get_height()方法
代码方法
定义树类Tree
,包含两个方法:insert
和getHeight
。
-
insert
方法用于向树中插入新值。它接受当前树的根节点和要插入的值作为参数。- 如果当前节点为空,创建一个新的
TreeNode
实例,并返回它作为新的根节点。 - 如果要插入的值小于当前节点值减去500,递归地在左子树中插入该值。
- 如果要插入的值大于当前节点值加上500,递归地在右子树中插入该值。
- 如果要插入的值在当前节点值加减500的范围内,递归地在中间子树中插入该值。
- 每次递归插入后,返回当前节点作为该子树的新根节点。
- 如果当前节点为空,创建一个新的
-
getHeight
方法用于计算树的高度。它接受树的根节点作为参数。- 如果当前节点为空,返回0,表示高度为0。
- 否则,递归地计算左子树、中间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
- 取三者中的最大值,然后加1(当前节点的高度),作为整棵树的高度。
解析类的使用:
self参数:self代表当前类的实例对象本身,是定义方法时必须写的第一个参数,在调用时会自动传入,在执行实例的方法时则不必再作为参数
root参数:用于指代类的实例对象的参数
self.val\self.left\self.mid参数:类的实例对象的属性变量
val参数:类的方法中的参数
return TreeNode(val)
#这里类似于root = TreeNode(val),即创造了一个TreeNode()类的对象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