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件管理命令
ls
:列出目录的内容及其内容属性信息。cd
:切换当前工作目录。pwd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绝对路径。cp
:复制文件或目录。mv
:移动或重命名文件或目录。rm
:删除文件或目录,必须格外小心地使用该命令。mkdir
:创建新的目录。rmdir
:删除空目录。touch
:创建一个新的空文件或更改现有文件的时间戳。find
:在指定目录及目录下查找文件。
二、文件查看和编辑命令
cat
:查看文件内容或连接多个文件并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上。more
或less
:分页显示文本文件内容,less
命令允许向前和向后浏览文件,而more
只能向前移动。head
或tail
:查看文件的开头或结尾部分,tail -f
可用于查看正在改变的文件。cut
:将文件的每一行按指定分隔符分割并输出。sort
:将文本文件内容加以排序。uniq
:检查及删除文本文件中重复出现的行列。wc
:统计文件的行数、单词数或字节数等。grep/egrep
:使用指定的通配符/正则表达式实现文本搜索功能。
三、系统管理命令
shutdown
:关机或重新启动系统。reboot
:重新启动系统。halt
:关闭系统。poweroff
:关闭系统并切断电源。init
:改变系统运行级别,如init 0
关机,init 6
重启。sync
:将数据由内存同步到硬盘中。
四、网络命令
ifconfig
:查看和配置网络接口信息。netstat
:显示网络状态信息,如端口、连接等。ping
:测试网络连接。
五、其他常用命令
man
:查看命令的使用手册。--help
:获取命令的简要使用说明,如ls --help
。chmod
: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权限。chown
: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和群组。df
:显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du
:显示目录或文件的磁盘使用情况。ps
:查看当前运行的进程信息。kill
:终止进程的运行。
六、用户管理命令
useradd
:添加新用户。userdel
:删除用户,但通常不会删除用户的家目录和邮件箱。usermod
:修改用户账号。passwd
:设置或修改用户密码。id
:查看当前用户或指定用户的UID、GID和所属组列表。su
:切换用户身份,如su - username
可以以该用户的身份登录。sudo
:允许系统管理员让普通用户执行一些或者全部的root命令的一个程序。
七、系统信息查看命令
uname
:显示系统信息,如内核名称、主机名、内核版本号等。hostname
:显示或设置系统的主机名。uptime
:显示系统运行时间、用户数、负载等。top
或htop
: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free
:显示系统的内存使用情况。df -h
:以人类可读的格式显示磁盘使用情况。du -sh *
:查看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的大小。
八、压缩和解压命令
tar
:打包或解包文件,常与-czvf
(压缩)和-xzvf
(解压)选项一起使用。gzip
或gunzip
:压缩或解压.gz文件。bzip2
或bunzip2
:压缩或解压.bz2文件。zip
或unzip
:压缩或解压.zip文件。
九、包管理工具
apt
(Debian/Ubuntu):用于处理Debian软件包,如apt-get install package_name
安装软件包。yum
(Fedora/CentOS):用于处理RPM软件包,如yum install package_name
安装软件包。dnf
(Fedora 22+):yum
的下一代版本,提供了一些改进和新的特性。pacman
(Arch Linux):Arch Linux的包管理工具,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
十、进程管理命令
nohup
:运行一个命令,使它在挂起(终端退出)之后继续执行。jobs
:查看当前终端后台运行的任务。fg
:将后台任务放到前台执行。bg
:将前台任务放到后台执行。killall
:通过进程名杀死进程。
十一、网络配置命令
ifconfig
或ip
:配置和显示网络接口信息。route
或ip route
:显示和修改IP路由表。netstat
: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接口统计等网络相关信息。nslookup
:查询DNS以解析主机名。dig
:比nslookup
更强大的DNS查询工具。
十二、系统监控命令
vmstat
:显示虚拟内存统计信息。iostat
:显示CPU统计信息和I/O统计信息。mpstat
:显示各个可用CPU的状态统计信息。pidstat
:监视特定进程的统计信息。sar
:系统活动报告,可以收集、报告和保存系统活动信息。
十三、系统日志查看命令
- logrotate:管理日志文件的轮转,避免日志文件过大。
- cat /var/log/syslog 或 journalctl:查看系统日志。
- tail -f /var/log/syslog 或 journalctl -f:实时查看系统日志。
- grep "error" /var/log/syslog:在日志中搜索包含“error”的行。
十四、磁盘管理命令
- fdisk 或 parted:磁盘分区工具,用于创建、删除、调整分区大小等。
- mkfs.ext4:在分区上创建ext4文件系统。
- mount:挂载文件系统到目录。
- umount:卸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 blkid:显示块设备的UUID和文件系统类型等信息。
十五、网络配置与服务管理命令
- systemctl:管理systemd系统和服务管理器。如systemctl start sshd启动SSH服务。
- sshd:SSH服务的守护进程,用于远程登录。
- netplan(Ubuntu 18.04+):网络配置工具,用于定义网络接口和路由。
- nmcli(NetworkManager的命令行界面):用于管理网络连接和设置。
十六、文件搜索命令
- find:在目录树中搜索文件,支持各种搜索条件。
- locate:快速搜索已建立索引的文件和目录。
- which:显示可执行文件的完整路径。
- whereis:显示二进制文件、源代码文件和man手册页的位置。
十七、文本处理命令
- cat:连接并显示文件内容。
- tac:与cat相反,从文件末尾开始显示内容。
- sort:对文本行进行排序。
- uniq:去除文本中的重复行。
- cut:从文本文件中提取列。
- awk:强大的文本分析工具,可用于模式扫描和文本/数据提取。
- sed:流编辑器,用于对输入流(文件或管道)进行基本的文本转换。
十八、备份与恢复命令
- rsync:用于本地和远程文件同步的工具,也可用于备份。
- dump:备份ext2/ext3/ext4文件系统到磁带或磁盘。
- restore:从dump创建的备份中恢复文件或文件系统。
- dd:Unix和Unix-like操作系统下的命令,用于转换和复制文件。通常用于备份硬盘。
十九、安全命令
- last:显示登录用户列表。
- w:显示当前登录到系统的用户以及他们正在执行的命令。
- who:显示已登录用户的信息。
- chage:修改用户密码的过期日期。
- passwd -l username:锁定用户账号,禁止用户登录。
- passwd -u username:解锁用户账号。
二十、系统维护命令
- fsck:检查和修复文件系统。
- tune2fs:调整ext2/ext3/ext4文件系统的可调整参数。
- cron:用于设置周期性被执行的任务或服务。
- at:在指定时间执行一次性任务。
- sync:将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磁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二十一、系统性能调优命令
- top/htop: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如CPU、内存、磁盘I/O等。
- vmstat:报告关于进程、内存、分页、块IO、中断和CPU活动的信息。
- iostat:监视系统输入/输出设备加载情况,以及CPU统计信息。
- mpstat:显示各个可用CPU的状态统计信息,如CPU利用率、用户态和内核态时间等。
- pidstat:监视特定进程的CPU、内存、I/O等统计信息。
- sar:系统活动报告工具,可以收集、报告和保存系统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