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GUID Partition Table,缩写:GPT)是指全局唯一标示磁盘分区表格式。它是可扩展固件接口(EFI)标准(被Intel用于替代个人计算机的BIOS)的一部分,被用于替代BIOS系统中的以32bits来存储逻辑块地址和大小信息的主引导记录(MBR)分区表。
对于那些扇区为512字节的磁盘,MBR分区表不支持容量大于2.2TB(2.2 ×1012字节)的分区,然而,一些硬盘制造商(诸如希捷和西部数据)注意到这个局限性,并且将他们的容量较大的磁盘升级到4KB的扇区,这意味着MBR的有效容量上限提升到16 TiB。
这个看似“正确的”解决方案,在临时地降低人们对改进磁盘分配表的需求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关于在有较大的块(block)的设备上从BIOS启动时,如何最佳的划分磁盘分区的困惑。GPT分配64bits给逻辑块地址,因而使得最大分区大小在264-1个扇区成为可能。对于每个扇区大小为512字节的磁盘,那意味着可以有9.4ZB(9.4×1012字节)或8 ZiB 个512字节(9,444,732,965,739,290,426,880字节或 18,446,744,073,709,551,615(264-1)个扇区×512(29)字节每扇区)。[1]
截止至2010年,大多数操作系统对GPT均有所支持,尽管包括Mac OS X和Windows在内的一些仅支持在EFI基础上自GPT分区启动
特点
在MBR硬盘中,分区信息直接存储于主引导记录(MBR)中(主引导记录中还存储着系统的引导程序)。但在GPT硬盘中,分区表的位置信息储存在GPT头中。但出于兼容性考虑,硬盘的第一个扇区仍然用作MBR,之后才是GPT头。
跟现代的MBR一样,GPT也使用逻辑区块地址(LBA)取代了早期的CHS寻址方式。传统MBR信息存储于LBA 0,GPT头存储于LBA 1,接下来才是分区表本身。64位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16,384字节(或32扇区)作为GPT分区表,接下来的LBA 34是硬盘上第一个分区的开始。
苹果公司曾经警告说:“不要假定所有设备的块大小都是512字节。”一些现代的存储设备如固态硬盘可能使用1024字节的块,一些磁光盘(MO)可能使用2048字节的扇区(但是磁光盘通常是不进行分区的)。一些硬盘生产商在计划生产4096字节一个扇区的硬盘,但截至2010年初,这种新硬盘使用固件对操作系统伪装成512字节一个扇区。
使用英特尔架构的苹果机也使用GPT。
为了减少分区表损坏的风险,GPT在硬盘最后保存了一份分区表的副本。
分区方法
GPT分区的一大优势就是针对不同的数据建立不同的分区,同时为不同的分区创建不同的权限。就如其名字一样,GPT能够保证磁盘分区的GUID唯一性,所以GPT不允许将整个硬盘进行复制,从而保证了磁盘内数据的安全性。相比与我们目前通常使用的MBR分区,GPT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GPT分区的创建或者更改其实并不麻烦,但是一块硬盘如果想从MBR分区转换成GPT分区的话,就会丢失硬盘内的所有数据。所以我们在更改硬盘分区格式之前需要先将硬盘备份,然后使用Windows自带的磁盘管理功能或者使用DiskGenius等磁盘管理软件就可以轻松地将硬盘转换成GPT(GUID)格式,转换完成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开始系统的安装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