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一个大神的人工智能的教程:http://www.captainai.net/zhanghan
【前言】
生活在这个资源横飞的世界里,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资源那?这已然成为我们互联网一代人的必备技能。
结合之前管理过资料服务器经历和在上家公司资料管理经历,给出个人对资料管理一些建议。
【探索之旅】
一、现在公司资料管理可以提高的地方:
1、我的参考:
为避免做重复工作,在研究前先参考公司现有资源管理的文档,以下探讨内容是这些文档(不方便透露)中未涉及。
2、待提高地方:
(1)现阶段:
①资料管理者:
a.了解操作系统及网络传输等方面基础知识方便上传和管理;
b.如何通过权限管理,压缩等技术,更快更有针对性的为大家提供服务。
②资料使用者:
了解操作系统及网络传输基本知识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提高下载效率。
(2)将来:
①资料管理者:
如何通过资料访问记录的日志等方面,做相应的数据分析(比如:公司各个阶层高低对资源访问次数是否有关系),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②资料使用者:
根据资料管理者的数据分析结果,改善自身的习惯,获得长久提高。
二、待提高地方展示及建议:
1、局域网内资料管理方式的对比:
说明:以下测试速度实验环境为公司正常上班时环境(百兆局域网)
(1)共享盘---目前公司管理方式
A.优点:速度略快(见下面小结部分)
B.缺点:资源存放零散,使用者需记住多个访问地址;
资料展示单一,查看相关资料需要不断的点进目录;
账户管理麻烦(添加多个用户及分组不容易实现);
无访问记录不利于深一步的数据分析。
(2)系统(FileVista)---上家公司使用方式
A.优点:系统左面有树形展示方便大家查看;
资源集中化管理;
用户管理方便(支持为每个人建账号,分组管理);
有相应的访问记录有利于为将来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B.缺点:速度略慢(见下面小结部分);
需要服务器上安装IIS。
(3)小结:
A.速度对比:
说明:单位均为MB/S;个人机A—个人机B代表公司两台个人机之间的上传和下载,个人机—服务器代表个人机到服务器之间的上传及下载。
① 共享盘:
② 系统(FileVista):
B.推荐:
根据以上的测试速度,以及公司员工的日常工作需求(上传频率小,访问下载频率大);个人觉得可以通过损失部分速度(损失后的速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来使得方便管理和未来发展有所提高;建议采用系统化管理。
系统(FileVista)的安装及简单使用说明书,见下篇博文---《计算机中那些事儿(十):资料管理一些建议---实践篇》
2、高效整理资源:
(1)现状:
①有部分资料重复,比如:有的资料是既有压缩包还有解压缩后的;
②很多资料是散碎未打成压缩包;
(2)建议:
①资源上传者在上传资料时进行审核去除重复资料。
②将资料打成压缩包,共享盘的模式下大家查看压缩包内容还需双击一下解压进去看,系统(FileVista)方式带有自动解压,见下图:
3、数据备份建议:
(1)重要资料---如公司重要文档等:
A.局域网:多台服务器上备份(推荐---局域网服务器间自动同步备份小软件allwaysync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qXDtHfQ);
B.云端:在云盘上备份
(2)不重要的资料---【通过互联网能够找到】
A.局域网:放在局域网一台服务器上(方便在公司员工访问)
B.云端:放在云盘上一份(方便出差员工访问)
三、资料备份一些基础小知识:
1、百兆局域网速度---这里百兆单位为Mb/s;而平常更加关注是MB/s; 1MB/s=8Mb/s,故百兆局域网理论传输速度为12.5MB/s;但实际上一般平均在11MB/s。
2、影响拷贝速度的因素
①所拷贝数据本身零散程度(比较常见如资料及项目中的代码,不仅影响拷贝速度而且对服务器的CPU和硬盘有损耗);
②拷贝数据时网络环境---主要由所访问的人数所决定;
③和服务器及本身计算机性能有关(如当前本身计算机处理任务多少等)。
四、战略意义:
每个公司的员工水平以及贡献都会分层,如何通过系统化管理起资源,利用相应的日志记录记录起员工对资源的访问情况,进而根据员工实际所作出的贡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会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或许这些结论会促使低层次的员工向更高级的层次迈进;从而使得整个公司有所提升(推荐(1)互联网团队该怎样搭建团队知识管理体系?推荐(2)哪些软件适合作企业知识管理?)。
【总结】
1、系统学习知识非常重要,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后,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串联起来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2、数据分析会使我们更加真实的认识这个世界;
3、站在更高层次角度去看问题,解决问题,会收获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