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Advanced Level】1104. Sum of Number Segments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针对正数序列求所有连续子序列(段)之和的算法,并提供了具体的实现代码。通过分析每个元素在不同子序列中出现的次数规律,实现了高效的求和计算。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104. Sum of Number Segments (20)

时间限制
200 ms
内存限制
65536 kB
代码长度限制
16000 B
判题程序
Standard
作者
CAO, Peng

Given a sequence of positive numbers, a segment is defined to be a consecutive subsequence. For example, given the sequence {0.1, 0.2, 0.3, 0.4}, we have 10 segments: (0.1) (0.1, 0.2) (0.1, 0.2, 0.3) (0.1, 0.2, 0.3, 0.4) (0.2) (0.2, 0.3) (0.2, 0.3, 0.4) (0.3) (0.3, 0.4) (0.4).

Now given a sequence, you are supposed to find the sum of all the numbers in all the segments. For the previous example, the sum of all the 10 segments is 0.1 + 0.3 + 0.6 + 1.0 + 0.2 + 0.5 + 0.9 + 0.3 + 0.7 + 0.4 = 5.0.

Input Specification:

Each input file contains one test case. For each case, the first line gives a positive integer N, the size of the sequence which is no more than 105. The next line contains N positive numbers in the sequence, each no more than 1.0, separated by a space.

Output Specification:

For each test case, print in one line the sum of all the numbers in all the segments, accurate up to 2 decimal places.

Sample Input:
4
0.1 0.2 0.3 0.4 
Sample Output:
5.00

原题链接:

https://www.patest.cn/contests/pat-a-practise/1104

思路:

找规律

对于一个长度为n的序列

第1个元素,累加了n*1次;

第2个元素,累加了(n-1)*2次;

。。。

第n个元素,累加了1*n次。

按此规律,边读入边计算即可

CODE: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double res=0;
	scanf("%d",&n);
	for (int i=0;i<n;i++)
	{
		double t;
		scanf("%lf",&t);
		res+=(t*(double)(n-i)*(double)(i+1));
	}
	printf("%.2f",res);
	return 0;
}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abbae039bf2a 无锡平芯微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1SHB三极管(全称PW2301A)是一款P沟道增强型MOSFET,具备低内阻、高重复雪崩耐受能力以及高效电源切换设计等优势。其技术规格如下:最大漏源电压(VDS)为-20V,最大连续漏极电流(ID)为-3A,可在此条件下稳定工作;栅源电压(VGS)最大值为±12V,能承受正反向电压;脉冲漏极电流(IDM)可达-10A,适合处理短暂高电流脉冲;最大功率耗散(PD)为1W,可防止器件过热。A1SHB采用3引脚SOT23-3封装,小型化设计利于空间受限的应用场景。热特性方面,结到环境的热阻(RθJA)为125℃/W,即每增加1W功率损耗,结温上升125℃,提示设计电路时需考虑散热。 A1SHB的电气性能出色,开关特性优异。开关测试电路及波形图(图1、图2)展示了不同条件下的开关性能,包括开关上升时间(tr)、下降时间(tf)、开启时间(ton)和关闭时间(toff),这些参数对评估MOSFET在高频开关应用中的效率至关重要。图4呈现了漏极电流(ID)与漏源电压(VDS)的关系,图5描绘了输出特性曲线,反映不同栅源电压下漏极电流的变化。图6至图10进一步揭示性能特征:转移特性(图7)显示栅极电压(Vgs)对漏极电流的影响;漏源开态电阻(RDS(ON))随Vgs变化的曲线(图8、图9)展现不同控制电压下的阻抗;图10可能涉及电容特性,对开关操作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A1SHB三极管(PW2301A)是高性能P沟道MOSFET,适用于低内阻、高效率电源切换及其他多种应用。用户在设计电路时,需充分考虑其电气参数、封装尺寸及热管理,以确保器件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无锡平芯微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代理商服务,可为用户在产品选型和应用过程中提供有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9648a1f24758 在 JavaScript 中实现点击展开与隐藏效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交互设计,它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界面的动态性和用户体验。本文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 JavaScript 实现这种功能,并提供一个完整的代码示例。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我们需要掌握基础的 HTML 和 CSS 知识,以便构建基本的页面结构和样式。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有一个按钮和一个提示框(prompt)。默认情况下,提示框是隐藏的。当用户点击按钮时,提示框会显示出来;再次点击按钮时,提示框则会隐藏。以下是 HTML 部分的代码: 接下来是 CSS 部分。我们通过设置提示框的 display 属性为 none 来实现默认隐藏的效果: 最后,我们使用 JavaScript 来处理点击事件。我们利用事件监听机制,监听按钮的点击事件,并通过动态改变提示框的 display 属性来实现展开和隐藏的效果。以下是 JavaScript 部分的代码: 为了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我们还添加了一个关闭按钮(closePrompt),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该按钮来关闭提示框。以下是关闭按钮的 JavaScript 实现: 通过以上代码,我们就完成了点击展开隐藏效果的实现。这个简单的交互可以通过添加 CSS 动画效果(如渐显渐隐等)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此外,这个基本原理还可以扩展到其他类似的交互场景,例如折叠面板、下拉菜单等。 总结来说,JavaScript 实现点击展开隐藏效果主要涉及 HTML 元素的布局、CSS 的样式控制以及 JavaScript 的事件处理。通过监听点击事件并动态改变元素的样式,可以实现丰富的交互功能。在实际开发中,可以结合现代前端框架(如 React 或 Vue 等),将这些交互封装成组件,从而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维护性。
一、AutoCAD 2016的工作界面 组成要素:由应用程序菜单、标题栏、快速访问工具栏、菜单栏、功能区、命令窗口、绘图窗口和状态栏组成。 1. 切换至AutoCAD 2016 1)工作空间 模式类型:提供草图与注释、三维基础、三维建模三种工作空间模式 二维绘图功能:在草图与注释空间中可使用默认、插入、注释、参数化、视图管理等选项卡进行二维图形绘制 切换方法: 快速访问工具栏→工作空间按钮下拉列表 状态栏→切换工作空间按钮下拉列表 三维功能:三维基础空间包含可视化、坐标、长方体等三维建模工具 2)应用程序菜单 位置:位于界面左上角 核心功能: 搜索命令 文件操作(新建/打开/保存/另存为/输出/发布/打印/关闭) 最近文档管理(可按日期/大小/类型排序) 选项设置(打开选项对话框) 3)标题栏 显示内容:当前程序名称(Autodesk AutoCAD 2016)和文件名称 信息中心功能: 帮助搜索 Autodesk账户登录 软件更新检查 窗口控制(最小化/最大化/关闭) 4)菜单栏 显示设置:通过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显示菜单栏选项启用 菜单结构:包含文件、编辑、视图、插入等11个主菜单项 命令示例: 绘图→直线:进入直线绘制模式 绘图→圆弧:提供三点、起点-圆心-端点等11种绘制方式 5)选项卡和面板 组织结构: 选项卡(默认/插入/注释等) 面板(绘图/修改/注释等) 命令按钮(直线/多段线/圆等) 操作流程:单击命令按钮→绘图区操作→Enter键确认 6)工具栏 调用方式:工具→工具栏→AutoCAD→选择所需工具栏 控制方法: 显示:勾选对应工具栏选项 隐藏:取消勾选或点击工具栏关闭按钮 示例操作:绘图工具栏包含直线、构造线等绘图工具按钮 7)绘图窗口 主要功能:核心绘图工作区域 导航控制: 滚动条调整视图 模型/布局空间切换 显示
### 关于分段求和的算法 对于分段求和问题,通常涉及的是如何高效计算特定区间内的数值总和。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具体取决于数据结构的选择以及查询模式。 #### 方法一:前缀和数组 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是构建一个前缀和数组 `prefix_sums` 来存储到当前位置为止所有元素之和: ```python def build_prefix_sum(nums): prefix_sums = [0] * (len(nums) + 1) for i in range(1, len(prefix_sums)): prefix_sums[i] = prefix_sums[i - 1] + nums[i - 1] return prefix_sums ``` 通过这种方式,在后续处理区间的求和请求时只需做一次减法操作即可得到结果: ```python def query_segment_sum(l, r, prefix_sums): return prefix_sums[r + 1] - prefix_sums[l] ``` 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其中 n 是输入列表长度;每次查询的时间复杂度为 O(1)[^1]。 #### 方法二:线段树(Segment Tree) 当面对频繁更新的情况时,可以考虑使用更高级的数据结构——线段树来优化性能。线段树允许快速执行范围查询和单点修改操作,并保持较低的日志级别时间复杂度。 创建一棵覆盖整个数组范围 `[start,end]` 的线段树节点并初始化其值为零: ```python class SegmentTreeNode: def __init__(self, start, end, sum=0): self.start = start self.end = end self.sum = sum self.left = None self.right = None def build_tree(start, end, array): if start > end: return None root = SegmentTreeNode(start, end) if start == end: root.sum = array[start] return root mid = (start + end)//2 root.left = build_tree(start, mid, array) root.right = build_tree(mid+1, end, array) root.sum = root.left.sum + root.right.sum return root ``` 在线段树上实现区间求和功能如下所示: ```python def get_range_sum(node, q_start, q_end): if node is None or q_end < node.start or q_start > node.end: return 0 if q_start <= node.start and q_end >= node.end: return node.sum return get_range_sum(node.left, q_start, q_end) \ + get_range_sum(node.right, q_start, q_end) ``` 此方案适合动态变化场景下的高效查询需求,支持 O(logn) 时间内完成任意子区间求和的任务[^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