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一节对日志的部分核心类型进行简单的剖析,相信现在再使用日志的时候,应该大概知道怎么一回事了,比如记录器是怎么来的,是如何将日志内容写入到不同目的地的等;当然还有很多细节没深入讲解,抽时间小伙伴们可以去研究研究;废话不多说,接下来主要举例演示日志作用域及第三方日志框架的扩展;
正文
说到日志作用域,相信很多小伙伴听着不是那么熟悉吧,之前进行日志记录时候,是不是把内容记录下来就完事了,最多就是再稍微格式化一下;如果是这样,那在排查问题的时候肯定差不多是这样:一点一点的扒日志,然后根据关键词找大概地方,再根据时间和内容定位排错,更让人头大的是哪些日志是在同一个业务中产生的,哪些日志是在同一个请求中记录的等等一系列烦恼;对于复杂的流程日志关联时扒日志就更需要靠眼力了;
而日志作用域可以辅助排查和定位,所谓日志作用域,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是将日志记录画一个范围,对应的业务逻辑记录在指定的范围内,这样在排查业务逻辑的时候就减少对业务日志的归属分辨,从而快速定位对应请求或业务的相关日志内容;别那么多废话,上例子......
来吧,一个WebAPI项目走起...
运行,然后嗖嗖嗖嗖按F5刷新几次,如下:
懵了吧,很难辨别出哪些日志内容是同一个请求记录的吧,那排错分析就更加模糊了,就算日志加一些特殊的关键字区分,那排查效率也不高,对吧;其实对于请求而言,框架内部已经实现了,只需要配置开启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