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中主从、哨兵和集群架构图

本文深入解析了三种架构类型:standalone、sentinel和cluster。standalone适用于可穿透业务场景;sentinel满足高可用需求,适合Cache及存储场景,受限于单机性能;cluster则针对大数据量高可用场景,通过分布式集群实现高扩展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standalone类型架构

用于可穿透业务场景,如后端有DB存储,脱机影响不大的应用。

(2) sentinel类型架构

用于高可用需求场景,可用于高可用Cache,存储等场景。 内存/QPS受限于单机。

(3)cluster类型架构

用于高可用需求场景,可用于大数据量高可用Cache/存储等场景。 内存/QPS不受限于单机,可受益于分布式集群高扩展性。

### Redis 主从复制 在Redis架构中,主从复制是一种常见的高可用方案。通过`--cluster-replicas`参数指定每个主节点拥有的从属数量[^1]。这种配置使得即使某个主节点发生故障,其对应的从节点也能接管服务,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对于主从复制的具体实现,在启动多个Redis实例作为不同的节点时,可以通过命令行分别运行带有特定配置文件的Redis服务器来创建这些实例[^2]: ```bash redis-server /path/to/6001/redis.conf redis-server /path/to/6002/redis.conf redis-server /path/to/6003/redis.conf ``` 上述操作会基于各自独立的端口服务配置建立若干个相互关联但又彼此隔离的服务进程。 ### 哨兵机制 为了进一步增强Redis群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引入了哨兵(Sentinel)监控体系结构。它不仅能够自动检测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下的主机切换事件,还支持自动化故障转移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一旦发现当前正在使用的主节点出现问题无法正常提供读写访问权限,则由预先设定好的一组Sentinels共同决定选出新的领导者继续承担起原有角色的任务职责。 ### 群配置与工作原理 关于群的数据管理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群内的各个成员仅能使用编号为零(即默认)的一个数据库来进行存储操作;相比之下,普通的单一模式下并没有这样的限定条件存在[^3]。这意味着开发者们如果希望利用多库特性的话就必须考虑其他解决方案而非单纯依赖于内置功能。 另外,在涉及到跨机器间传输大量数据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复制缓冲区大小(`repl-backlog-size`)及其超时时长(`repl-backlog-ttl`)显得尤为重要[^4]。这有助于确保在网络波动期间仍可顺利完成增量同步任务而不至于因为内存不足而导致全量重传等问题的发生。 最后,整个群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客户端向任意一个节点发起请求后,该节点负责将指令转发给实际持有目标key所在分片位置的那个具体实例去执行相应动作,并最终把结果返回给最初发出调用的一方完成交互闭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