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串截取操作
- js中字符串方法操作有很多:concat、indexOf….
等等,本节主要介绍两种经常混淆的字符串截取方法:substring和substr
(1)substring - 作用:用于提取字符串中介于两个指定下标之间的字符
- 语法:substring(start,end)
- 语法解析:start开始和end结束的位置,从零开始的索引,包头不包尾
- 定义:提取指定字符串中介于两个指定参数下标之间的字符
参数描述:
substring验证
1、只有一个参数(自动输出后面所有字符)
2、start > end
- 当读取位置大于结束位置的时候,substring会自动调整位置
3、start = end
4、start<0 或者 end<0
5、正常取值start<end(包头不包尾)
(2)substr
- 定义:返回字符串的一个子串,传入参数是起始位置和长度
- 注意:substr是根据长度取值
- 语法:substr(start,length)
- 语法解析:返回从start位置开始length长度的字串,参数描述
substr验证
1、只有一个参数,正整数(自动输出后面所有字符)
2、只有一个参数,正整数且start为负数
- 如果start为负数,则start=str.length+start
3、两个参数,length 为 0 或负数
- 返回一个空字符串
4、两个参数,length为正整数(包头包尾)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
<script src="js/vue-2.6.9.min.js" type="text/javascript" charset="utf-8"></script>
</head>
<body>
<div id="demo">
{{name}}
</div>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name= 'ergou'
console.log(name.substring(1,3))
/*两个参数一个开始位置一个结束位置*/
console.log(name.substring(0,2))
/*两个参数一个开始位置一个截取长度 包头不包尾*/
var demo = new Vue({
})
</script>
</html>
什么是计算属性?
- 通过之前章节,已经可以搭建一个简单的Vue应用,在模板里双向绑定一些数据或者表达式。
计算属性缘由: - 模板内的表达式是非常便利的,但是它们实际上只用于简单的运算,如果在模板里放入太多的逻辑会让模板过于臃肿且难以维护。
- 例如将“xiaoming”首字母大写
- 上述案例里,将业务逻辑代码写入了模板里,写法本身没有错误,也能够实现相应功能,但是这样会导致代码过于累赘,不简洁,难以维护
- 因此在这里引入了计算属性computed来解决此问题。
- 这里注意:计算属性相关代码需要写到computed选项中。
案例2:表达式如果过长或者逻辑更为复杂时,就会变得臃肿甚至难以阅读和维护,比如
- 这里的表达式包含3个操作,并不是很清晰,所以在遇到复杂逻辑时应该使用计算属性,使用计算属性对上例进行改写。
步骤:3部曲
注意: - 1、this—在构造函数中,访问本身方法时,需要利用this代表自身,去指向对应的方法和数据。
- 2、写法上类似于函数,调用时类似于属性,所以起名为计算属性
计算属性缓存VS方法
- 除了计算属性,可以通过在表达式中调用方法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 但是接下来再看个案例,将两者调用两次(如下所示),看下区别。
计算属性缓存VS方法
- 1、计算属性是基于他们的依赖进行缓存的
- 2、计算属性只有在它的相关依赖发生改变时才会重新计算(改变才会重新计算,如果不改变情况下连续多次调用时,会发现不会再次调用该方法)
- 3、同个方法在不同界面可能调用多次,如果使用方法调用,则每次调用都会将复杂算法执行一次,浪费性能;
- 使用 methods 来替代 computed,效果上两个是一样的,但是 computed
是基于它的依赖缓存,只有相关依赖发生改变时才会重新取值。而使用 methods ,在重新渲染的时候,函数总会重新调用执行。 - 可以说使用 computed 性能会更好,但是如果不希望缓存,可以使用 methods 属性。
- 小结:相比之下,每当触发重新渲染时,调用方法将总会再次执行函数
为什么需要缓存?
- 假设有一个性能开销比较大的计算属性 A,它需要遍历一个巨大的数组并做大量的计算。
- 然后我们可能有其他的计算属性依赖于 A 。如果没有缓存,我们将不可避免的多次执行 A !如果不希望有缓存,可以用方法来替代。
- 综上所述,计算属性更高效一些,因为是基于依赖进行缓存。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
<script src="js/vue-2.6.9.min.js" type="text/javascript" charset="utf-8"></script>
</head>
<body>
<div id="demo">
<!-- 1.调用 -->
<h2>我的名字叫-----{{myName}}我的虚岁是------{{myAge}}</h2>
</div>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demo = new Vue({
el:'#demo',
data:{
name:'xiaoming',
age:18
},
computed:{
/*2.注册*/
myName:function(){
/*toUpperCase() 将截取奥的字母变成大写*/
/*3、返回值、显示到模板信息里*/
return this.name.substring(0,1).toUpperCase()+this.name.substring(1)
},
myAge:function(){
return this.age+1
}
}
})
</script>
</html>
侦听器
简介:
- 除了计算属性,Vue 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方式来观察和响应 Vue 实例上的数据变动:侦听属性/器。
通俗理解:
-
当vue实例数据发生变动,watch属性可以快速检测到改变的数据
-
接下来结合具体案例了解下watch侦听器属性。
-
接下来结合购物车案例了解下
-
首先写个基本的文档结构
需求:只要改动任意一项,总价都会发生更改。
分析:
- 这里首先需要获取输入框的值,此时需要用到双向数据绑定指令v-model,双向数据绑定指令也是VUE框架MVVM设计模式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双向数据绑定”。
逻辑分析及监听验证: - 当发现到单价和数量任意一个发生改变时,总价才会发生变动。
- 所以首先需要检测数据的变动,此时便可以用到watch侦听器属性。例如要监听单价price,则如下所示
- 当在页面改动单价price值时,便会发现监听到了price值的改动
watch监听器属性参数1:
- newValue为改动后的新数值
此时便可以监测到值发生改动,并且获取改动后的数值大小。
改动后重新计算总价:
注意:
- 只要监听名字对应上,即可监听任意数据的改动。
接下来利用计算属性实现总价的动态更改,对比计算属性与侦听器watch属性区别。
前言:
- 计算属性可以将一些复杂的逻辑封装进去,直接调用属性即可进行计算,且计算完毕后会进行依赖缓存,直到值发生改变时才会再次重新计算
侦听器VS计算属性
分析:
- 因为计算属性在计算完毕后会进行依赖缓存,直到值发生改变时才会再次重新计算。
- 所以每次单价和数量任意一个发生更改时,即根据依赖而定,只要依赖(单价及数量)改变,总价的计算属性computedSum都会重新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属性setter与getter
- 目前为止,可以发现计算属性并不像方法那样灵活,因为方法使用可以随意传参,如下所示
但计算属性主要用法为获取值,即getter。但没有办法进行传值,但其实也是支持传值的,即setter。
setter:
- 注意:计算属性默认只有getter,不过在需要时也可以使用setter
- 案例验证:
setter案例: - setter写法上稍微有所不同,对象里包含get和set两部分
setter案例: - 接下来打开控制台,在控制台动态更改年纪,会发现除了读取getter外,也可以进行设置setter
计算属性有两个实用的小技巧/特点 - ①计算属性可以依赖其他计算属性;
- ②计算属性不仅可以依赖当前vue实例的数据,还可以依赖其他实例数据
计算属性用法
- 在一个计算属性里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逻辑,包括运算、函数调用等,最终返回计算后的结果。
- 除了上例简单的用法,计算属性还可以依赖多个Vue实例的数据,只要其中任一数据变化,计算属性就会重新执行,视图也会更新。
例如:下面实例展示的是在购物车内两个包裹的物品总价(01.html)
01.html案例
01.html案例解析:
- 当package1或者package2中的商品有任何变化,比如购买数量变化或者删除商品时,计算属性money就会自动更新,视图中的总价也会自动变化。
getter与setter
-
计算属性包含getter和setter,上面实例都是计算属性默认用法,只是利用getter读取。此外也可以用setter函数,当手动修改计算属性的值就像修改普通数据时,便会触发setter函数,执行一些自定义操作(02.html、03.html)
02.html案例: -
该案例也是计算属性的默认用 法,只是利用getter读取。
03.html案例: -
getter与setter结合
02.html案例解析:
- 该案例也是计算属性的默认用法,只是利用getter读取。
03.html案例解析:
- 当执行demo.fullName = 'Albert
Einstein’时,setter就会被调用,数据firstName和lastName都会相对更新,视图也会相应更新。 - 一般用默认的getter方法来读取计算属性,直接使用默认写法,不必将getter和setter都声明。
- 计算属性除了上述简单的文本插值外,还常用于动态设置元素样式名称class和内联样式style,此外使用组件时,计算属性也常用来动态传递props,这些都在之后课程讲解。
04.html案例解析:
- 这里创建了两个实例demo1和demo2,在demo2的计算属性reverseName中,依赖的是demo1的数据name,当name变化时,实例demo2的计算属性也会变化。
- 这样的写法在后面的组件和组件化也会用到,尤其在多人协同开发时常用,因为你写的一个组件所用数据可能需要依赖其他人的组件提供。之后会做讲解。
小结
- (1)使用计算属性还是methods取决于是否需要缓存,当遍历大数组和做大量计算时,应当使用计算属性,除非你不希望得到缓存。
- (2)因为侦听器watch相对繁琐,大多情况下推荐用计算属性computed选项处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