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news.sohu.com/group-556218.shtml#0
李小文,男,中科院院士,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在加里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地理学硕士、博士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任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 聘教授,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 誉。主持过多项攀登、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现在是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 [1]。另有同名 研究员李小文。
遥感、
地理学家1947年3月2日生于
四川
自贡,籍贯
安徽
贵池。1968年毕业于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
电子科技大学)。1985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地理学
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主任,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院长,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此外还在国内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名誉院长,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
Li-Strahler
几何光学学 派的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主持过多项攀登、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现在是 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创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并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 会(SPIE)“里程碑系列”。在
普朗克定 律在地表遥感中尺度效应研究方面,建立了适用于非同温地表热辐射方向性的概念模型,首创了普朗克定律用于非同温黑体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温三维结 构非黑体表面热辐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谱特征的概念模型。代表作有Geometric-Optical modeling of a conifer forest canopy和A prior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inear BRDF model inversion。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0年获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相关热门文章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评论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