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组织了一次国产化环境适配以及产品国产化产品替换的交流,虽然从属于不同的业务条线,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多多少少都承受不同程度的信创压力,尤其是自然资源业务方面,由于自然资源大多数的业务是属于强GIS的范畴,所以很多业务系统大多数还是沿袭ArcGIS+Windows+Oracle的技术组合,虽然有些团队比较早就开始尽量采用开源的技术栈来进行技术的迁移,但是底层数据上还是要兼容大量的ArcGIS+Oracle形成的数据资产。
本次交流的重点其实主要就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产品的去ArcGIS化,很显然带着Esri标签的ArcGIS肯定是不符合国产化的要求的;第二、开源技术栈的国产化迁移替代,按照现在信创的要求,目前采用国外开源的技术路线本质上也是属于擦边球的做法,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信创的要求,所以这个部分也需要考虑未来信创政策收紧,需要承担的风险。
最终交流讨论下来两个比较明显的感受:
第一、对于ArcGIS的信创替代目前成本最小的方案就是使用易智瑞GeoScene的产品替换,目前GeoScene是拿到了相应的认证,和ArcGIS相比,二者基本一致,如果在Windows x86环境下替换非常丝滑,但是运行在Linux ARM环境下的GeoScene其实是个「阉割后」的版本,有一些比如类似ArcPy和SOE的功能在x86上有,但是在ARM版本上是缺失的,这就导致了产品依赖此能力的功能无法实现,所以有依赖这部分能力的需求还是要小心一些,做好技术支持的约定;
第二、一些国产化的操作系统,对于普通的JAVA程序,以及一些国产化的数据库对现有的技术栈支持的比较好,比如人大金仓和PostgreSQL非常类似,大部分情况下基本可以做到无缝的切换,但是在接入GeoServer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细节的兼容问题,比如在编辑数据源的时候再保存,会出现应用假死的问题;
由于不是共性的问题,本次讨论其实并没有涉及到数字孪生应用,比如数字孪生应用中使用的游戏引擎的国产化替换的问题,但是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有在跟进相关的动态,在这个大环境下,尤其是以To G业务为主的我们,在产品和技术上还是要有一些底线的思维,产品对非信创的技术路线依赖太深总是一件麻烦事,自己平时也会主动找一些做基础平台的团队交流,包括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