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java内存管理入门
==================================
============================================
JVM管理的内存包括以下的运行时数据区域
程序计数器:作用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
java虚拟机栈:线程私有,描述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被执行时会同时创建一个栈帧
该栈帧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
每个方法被调用到执行结束的过程,都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从入栈到出栈 的过程
栈帧是方法运行期的基础数据结构
局部变量表存放了编译期的各种基本数据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float,long,double)
对象引用和 returnAddress 类型
本地方法栈:与虚拟机栈相似,其为虚拟机使用到的Native方法服务
java堆:所有的对象实例和数组都在堆上分配
垃圾回收的主要区域
方法区:存储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
运行时常量池:方法区的一部分。class文件有一个项信息为常量池,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合引用
类加载后这部分内容就放到方法区的运行时常量池
直接内存:不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域的一部分
方法区和堆是线程共享的数据区
==================================
java 内存分配的大致情况:
堆内存可分为两个区域:新生代区和老年代区(young & old)
-- 新对象区可分为三个小区:Eden区、From区、To区
对象优先在新生代Eden区分配
-- 新对象区可分为三个小区:Eden区、From区、To区
对象优先在新生代Eden区分配
当Eden区满了之后,JVM将会进行 young GC操作,并将活动对象从Eden区拷到To/From区
To/From区会进行轮换备份,只使用其中一个(young区不足就会移到old区)
需要大量连续内存空间的对象会直接进入老年代区
对于长期存活的对象,没经过一次 young GC
操作,其年龄会增加1岁(这个年龄的概念主要是用来判断哪些对象需要放到old区)
在old区也满了的情况下就会发生full GC
============================================
java垃圾回收
三个经典问题:what,when,how
一般性的概念就是,没有被引用的对象就需要回收
学院式的概念是通过引用计数算法来实现对象“已死”的判断
不过引用计数算法的明显bug是,如果两个无用的互相引用对象,则将无法被回收
主流语言中使用的回收算法是根搜索算法
算法基本思路是通过一系列名为“GC Roots”的对象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往下搜索,搜索过的路径为引用链
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 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即两者不可达,则该对象不可用
引用的概念稍显狭隘,对于一些存在引用但是已经无用的对象,其实是可以回收的
java中扩充了引用的概念,分为四类引用:
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
进行根搜索算法,不可达的对象并非是“非死不可”的
一个对象的死亡,需要至少经历两次标记过程:
第一次根搜索不可达,则第一次标记,并进行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
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的对象会被放在名为F-Queue的队列中,由一条Finalizer线程执行
如果对象在finalize方法中通过与引用链上的对象建立关联则可以“拯救”自己,则第二次标记的时候会被移除出“即将回收”的集合
对于方法区,也是可能会产生垃圾回收的,但是“性价比”比较低
回收的主要内容为:废弃常量和无用的类
对于无用的类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该类所有的实例都已经被回收,即java堆中不存在该类的任何实例
加载该类的classloader已经被回收
该类对应的java.lang.Class对象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引用,无法再任何地方通过反射访问该类的方法
但是达到回收的条件也不一定会被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