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单例模式最核心的一点是体现了面向对象封装特性中的“单一职责”和“对象自治”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要保证类的实例只有一个。我们可能在自己的代码中判断需要的类的实例有无,无就new一个。这样看似不错。问题是,你用到这个类的地方有n个,这样你就需要n个判断。为什么不把这个职责交给类本身呢?然后让类提供一个接口访问。
在浏览BBS、SNS网站的时候,常常会看到“当前在线人数”这样的一项内容。对于这样的一项功能,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当前的在线人数存放到一个内存、文件或者数据库中,每次用户登录的时候,就会马上从内存、文件或者数据库中取出,在其基础上加1后,作为当前的在线人数进行显示,然后再把它保存回内存、文件或者数据库里,这样后续登录的用户看到的就是更新后的当前在线人数;同样的道理,当用户退出后,当前在线人数进行减1的工作。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需求,我们按照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可以把它抽象为“在线计数器”这样一个对象。
网站代码中凡是用到计数器的地方,只要new一个计数器对象,然后就可以获取、保存、增加或者减少在线人数的数量。不过,我们的代码实际的使用效果并不好。假如有多个用户同时登录,那么在这个时刻,通过计数器取到的在线人数是相同的,于是他们使用各自的计数器加1后存入文件或者数据库。这样操作后续登陆的用户得到的在线人数,与实际的在线人数并不一致。所以,把这个计数器设计为一个全局对象,所有人都共用同一份数据,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例模式的其中的一种应用。
单例模式能够保证一个类仅有唯一的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个全局变量来实现单例模式的要求呢?我们只要仔细地想想看,全局变量确实可以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但是它不能防止别人实例化多个对象。通过外部程序来控制的对象的产生的个数,势必会系统的增加管理成本,增大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类自己负责保存它的唯一实例,并且让这个类保证不会产生第二个实例,同时提供一个让外部对象访问该实例的方法。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而不是由别人代办,这非常符合面向对象的封装原则。
单例模式主要有3个特点,:
1、单例类确保自己只有一个实例。
2、单例类必须自己创建自己的实例。
3、单例类必须为其他对象提供唯一的实例。
很多时候我们要保证类的实例只有一个。我们可能在自己的代码中判断需要的类的实例有无,无就new一个。这样看似不错。问题是,你用到这个类的地方有n个,这样你就需要n个判断。为什么不把这个职责交给类本身呢?然后让类提供一个接口访问。
在浏览BBS、SNS网站的时候,常常会看到“当前在线人数”这样的一项内容。对于这样的一项功能,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当前的在线人数存放到一个内存、文件或者数据库中,每次用户登录的时候,就会马上从内存、文件或者数据库中取出,在其基础上加1后,作为当前的在线人数进行显示,然后再把它保存回内存、文件或者数据库里,这样后续登录的用户看到的就是更新后的当前在线人数;同样的道理,当用户退出后,当前在线人数进行减1的工作。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需求,我们按照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可以把它抽象为“在线计数器”这样一个对象。
网站代码中凡是用到计数器的地方,只要new一个计数器对象,然后就可以获取、保存、增加或者减少在线人数的数量。不过,我们的代码实际的使用效果并不好。假如有多个用户同时登录,那么在这个时刻,通过计数器取到的在线人数是相同的,于是他们使用各自的计数器加1后存入文件或者数据库。这样操作后续登陆的用户得到的在线人数,与实际的在线人数并不一致。所以,把这个计数器设计为一个全局对象,所有人都共用同一份数据,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例模式的其中的一种应用。
单例模式能够保证一个类仅有唯一的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个全局变量来实现单例模式的要求呢?我们只要仔细地想想看,全局变量确实可以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但是它不能防止别人实例化多个对象。通过外部程序来控制的对象的产生的个数,势必会系统的增加管理成本,增大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类自己负责保存它的唯一实例,并且让这个类保证不会产生第二个实例,同时提供一个让外部对象访问该实例的方法。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而不是由别人代办,这非常符合面向对象的封装原则。
单例模式主要有3个特点,:
1、单例类确保自己只有一个实例。
2、单例类必须自己创建自己的实例。
3、单例类必须为其他对象提供唯一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