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是面向对象设计和编程(OOD&OOP)中几个重要编码原则(Programming Priciple)的首字母缩写。
S :SRP(The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单一责任原则
O: OCP(The Open Closed Principle )开发封闭原则当需要修改某个类的时候原因有且只有一个(THERE SHOULD NEVER BE MORE THAN ONE REASON FOR A CLASS TO CHANGE)。换 句话说就是让一个类只做一种类型责任,当这个类需要承当其他类型的责任的时候,就需要分解这个类。
如果一个类承担的职责过多,就等于把这些职责耦合在一起了。一个职责的变化可能会削弱或者抑制这个类完成其他职责的能力。这种耦合会导致脆弱的设计,当发生变化时,设计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破坏。而如果想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要尽可能的遵守单一职责原则。此原则的核心就是解耦和增强内聚性。推荐阅读:敏捷软件开发-SRP 单一责任原则
软件实体应该是可扩展,而不可修改的。也就是说,对扩展是开放的,而对修改是封闭的。这个原则是诸多面向对象编程原则中最抽象、最难理解的一个。
开放-封闭原则中开放是指对扩展开放,封闭是指不必对原有模块进行修改。也就是说,当需求发生变化时,我们只需要添加新的模块,而无需修改原有代码。推荐阅读: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开发封闭原则
L:LSP(The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里氏替换原则
当一个子类的实例应该能够替换任何其超类的实例时,它们之间才具有is-A关系
里氏替换原则通俗的来讲就是:
- 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能改变父类原有的功能。它包含以下4层含义:
- 子类可以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但不能覆盖父类的非抽象方法。
- 子类中可以增加自己特有的方法。
- 当子类的方法重载父类的方法时,方法的前置条件(即方法的形参)要比父类方法的输入参数更宽松。
- 当子类的方法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时,方法的后置条件(即方法的返回值)要比父类更严格。
推荐阅读:设计原则之里氏替换原则 || 浅谈设计原则LSP
D:DIP(The 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依赖倒置原则
1.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
2. 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进一步理解
低层模块:不可分割的原子逻辑;
高层模块:低层模块的再组合;
抽象: 接口或抽象类(特点:不能直接被实例化);
细节: 与接口或抽象类对应的实现类(特点:可以直拉被实例化);
据此,DIP在Java语言中的表现就是:
模块间的依赖通过抽象类或接口发生,实现类之间的依赖关系也是通过抽象类或接口产生(实现类之间不应发生直接的依赖关系);接口或抽象不依赖于实现类,但实现类依赖接口或抽象类;
推荐阅读:六大原则之“依赖倒置原则(DIP)”笔记
I:ISP(The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接口分离原则
不能强迫用户去依赖那些他们不使用的接口。换句话说,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总要好。
参考:http://www.cnblogs.com/shanyou/archive/2009/09/21/157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