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4J的配置文件(Configuration File)就是用来设置记录器的级别、存放器和布局的,它可接key=value格式的设置或xml格式的设置信息。通过配置,可以创建出Log4J的运行环境。
1. 配置文件
Log4J配置文件的基本格式如下:














其中 [level] 是日志输出级别,共有5级:






Appender 为日志输出目的地,Log4j提供的appender有以下几种:





Layout:日志输出格式,Log4j提供的layout有以下几种:




打印参数: Log4J采用类似C语言中的printf函数的打印格式格式化日志信息,如下:









2. 在代码中初始化Logger:
1)在程序中调用BasicConfigurator.configure()方法:给根记录器增加一个ConsoleAppender,输出格式通过PatternLayout设为"%-4r [%t] %-5p %c %x - %m%n",还有根记录器的默认级别是Level.DEBUG.
2)配置放在文件里,通过命令行参数传递文件名字,通过PropertyConfigurator.configure(args[x])解析并配置;
3)配置放在文件里,通过环境变量传递文件名等信息,利用log4j默认的初始化过程解析并配置;
4)配置放在文件里,通过应用服务器配置传递文件名等信息,利用一个特殊的servlet来完成配置。
3. 为不同的 Appender 设置日志输出级别:
当调试系统时,我们往往注意的只是异常级别的日志输出,但是通常所有级别的输出都是放在一个文件里的,如果日志输出的级别是BUG!?那就慢慢去找吧。
这时我们也许会想要是能把异常信息单独输出到一个文件里该多好啊。当然可以,Log4j已经提供了这样的功能,我们只需要在配置中修改Appender的Threshold 就能实现,比如下面的例子:
[配置文件]
























[代码中使用]








运行一下,看看异常信息是不是保存在了一个单独的文件error.log中
安全级别:
OFF、 FATAL、ERROR、WARN、INFO、DEBUG、TRACE、ALL或者您定义的级别。Log4j建议只使用四个级别,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别是
ERROR、WARN、INFO、DEBUG。通过在这里定义的级别,您可以控制到应用程序中相应级别的日志信息的开关。比如在这里定义了INFO级别, 则应用程序中所有DEBUG级别的日志信息将不被打印出来。程序会打印高于或等于所
设置级别的日志,设置的日志等级越高,打印出来的日志就越少。如果设置级别为INFO,则优先级高于等于INFO级别(如:INFO、 WARN、ERROR)的日志信息将可以被输出,小于该级别的如DEBUG将不会被输出。
ALL
Level是最低等级的,用于打开所有日志记录。
FATAL
level指出每个严重的错误事件将会导致应用程序的退出。
ERROR
level指出虽然发生错误事件,但仍然不影响系统的继续运行。
WARN
level表明会出现潜在错误的情形。
INFO
level表明消息在粗粒度级别上突出强调应用程序的运行过程。
DEBUG
Level指出细粒度信息事件对调试应用程序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资料:http://logging.apache.org/log4j/1.2/manual.html
http://blog.youkuaiyun.com/pengyajie/archive/2007/10/12/1821263.aspx
http://blog.youkuaiyun.com/lyc557/archive/2009/03/06/3964459.aspx
http://log-cd.javaeye.com/blog/161291
http://jody.javaeye.com/blog/1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