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与模式

[b]重构的第一步[/b]
如果你发现自己需要为程序添加一个特性,而代码结构使你无法很方便地那么做,那就先重构那个程序,使特性的添加比较容易进行,然后再添加特性。

首先得在代码中找出函数内的局部变量和参数,任何不会被修改的变量都可以被我当成参数传入新的函数,至于会被修改的变量就需格外小心。如果只有一个变量会被修改,我们可以把它当作返回值
绝大多数情况下,函数应该放在它所使用的数据的所属Object(或说class)内
重构函数一般可以从找临时变量开始
中文版(共6个文件)  本书荣获第15届生产效率大奖!《设计模式》和《重构》之后又一里程碑式著作,凝聚众多业界专家经验领悟,帮你打通重构模式任督二脉。   1994年,《设计模式》为我们带来了常见设计问题的经典解决方案,从而改变了整个面向对象开发的面貌。   1999年,《重构》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改进代码的高效过程,从而彻底改变了面向对象设计的方式。   现在,在众所期盼之中,Joshua Kerievsky的《重构模式》第一次深入和全面地论述了设计模式的运用演进式的重构过程,并揭示了两者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又一次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的设计方式。   本书阐述了模式导向重构的理论实践,提出使用模式改善既有设计优于在设计早期使用模式的重要观点。书中包含了27种模式导向重构,每种重构通过一系列较小的重构,安全地在设计中实现、趋向和去除模式。实例均出自真实项目的代码。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模式重构,了解两个领域的新进展和业界最新领悟,还能够学到实战中实现模式的多种方式,学会如何在不同情况下进行选择。   设计模式重构对我们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字眼了。1994年,GoF的巨著《设计模式》初次向世人展示了设计模式的魅力。2002年,Martin Fowler的《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则刮起了一阵重构的旋风。记得在《重构》刚刚出版的时候,软件开发界和评论界就赞扬它是一本具有《设计模式》同等高度的图书。我相信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和我一样,早已收藏了这两本书,反复阅读,仔细品味,并从中获益匪浅。   Ralph Johnson序一《设计模式》一书中叙述了使用模式的几种方式。有些人在编写任何代码之前,都要很早地为模式做计划,而有些人在编写了大量代码之后才开始添加模式。第二种使用模式的方式就是重构,因为是要在不增加系统特性或者不改变其外部行为的情况下改变系统的设计。有些人在程序中加入模式,只是因为觉得模式能够使程序更容易修改;更多人这样做只是为了简化目前的设计。如果代码已经编写,这两种情形都是重构,因为前者是通过重构使修改更容易,而后者则是通过重构在修改后进行整理。虽然模式是在程序中能够看到的东西,但是模式也是一种程序转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