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图与部署图: 1、都是用来表示物理图形,建立系统的实现模型 2、构件图描述业务过程 3、部署图描述业务过程中的组织机构和资源 4、构建图:表示系统中构件和构建之间,以及定义的类或接口与构件之间关系的图 5、部署图:描述一个系统运行时的硬件节点,以及在这些节点上运行的软件将在何处物理地运行 以及他们将如何进行通信的静态视图 1、节点(处理器节点且具有处理能力,设备节点通过接口为外部提供某些服务) 2、连接 包图: 作用:对模型元素进行组织管理 包之间的联系:依赖和泛化 用例图: 定义:由参与者,用例,以及他们的关系用来描述系统功能的动态视图 作用:需求分析的产物,主要作用是描述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帮助开发人员可视化的 了解系统功能,方便系统用户,系统开发人员,系统分析人员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探讨并达成共识 关系: 1、用例与用例之间:包含,扩展、泛化 2、用例与参与者:关联 3、关系表示:——————>关联 ——————空心三角 泛化 用例规约: 定义:为了更加详细的去描述每个用例所提供的服务 1、简要说明:是指对用例作用和目的做简要的说明 2、事件流:基本流(正常运行时的场景),备选流(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或偶尔发生的情况) 3、用例场景:同一个用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 4、特使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可靠性和性能等),设计约束(操作系统及其环境,兼容性) 5、前置条件:执行用例之前必须处于的状态 6、后置条件:用例执行完后,系统可能处于的一组状态 类图和对象图: 系统的静态结构主要通过类图和对象图来实现,类图从抽象的角度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 对象图是系统静态结构的一个快照 聚合:表示两个对象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弱关系,部分的生命周期可以超越整体。如电脑和鼠标。 组合:表示两个对象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强关系,部分的生命周期不能超越整体, 或者说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组合关系的“部分”,是不能在整体之间进行共享的。 交互图: 顺序图: 1、定义:基于时间顺序对象的动态交互 2、组成 1、对象,在顶部表明,意味在开始交互的时候已经存在,不在顶部,在交互过程中进行创建 2、生命线,一条垂直的虚线,用来表示序列图中的对象在一段时间存在 3、激活、对象执行操作 4、消息:由一个对象向另一个或几个其他对象发送信号,或由一个对象调用另外一个对象的操作 5、创建对象指的是发送者发送一个实例化消息后实例化对象的结果 6、销毁对象指的是将对象销毁并收回其所有资源 协作图: 1、描述系统的行为如何由系统的成分合作实现的,就是表现对象协作关系的图 2、对象,消息、链 活动图: 定义:强调顺序和并发步骤,描述系统行为的模型视图,可以用来描述动作和动作导致对象状态改变的结果, 而不用考虑引发状态改变的事件 组成: 1、动作状态 是院子性的动作或者操作的执行状态,它不能被外部事件的转换所中断 2、活动状态 非原子性,用来表示一个子结构的存粹执行,可以分解成其他子活动或者动作状态 3、组合活动 内嵌活动图的状态 4、分叉与结合:分叉具有一个输入转换,两个或者多个输出转换,结合相反 只有当所有的控制流都达到结合点时,控制才能继续进行 5、分支与合并:合并的时候,都只有一条路径 6、泳道:为了对对象职责组织而在活动图中将活动状态分成不同的组 7、对象流 状态图: 定义:用于描述对象类的一个对象在其生存周期间的行为 组成: 1、状态: 1、指的是对象在其生命周期中的一种状况 2、状态名 3、入口和出口动作(进入和退出一个状态所执行的边界操作) 4、内部转换(不导致状态改变的转换) 5、嵌套状态:状态分为简单状态和组成状态 6、初始状态(只有一个) 7、终止状态(一个或者多个) 8、历史状态:是个伪状态,用来说明状态记得它曾经有的子状态。 2、转换: 1、指的是两个不同状态之间的一种关系 2、源状态 3、事件触发器,引起源状态改变的事件 4、监护条件 bool表达式,表达式为真激活转换 5、动作 是一个可执行的原子计算 6、判定,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不同的转换 3、事件指的是引起状态的变迁 4、活动指的是状态机中进行的非原子操作 5、动作指的是状态机子中可以进行哪些原子操作 RUP 定义: 1.统一过程是一种软件工程过程。 2.统一过程是一个过程产品。 3.统一过程有一套自己的过程框架。 4.统一过程包含了许多现代软件开发中的最佳实践。 四个阶段: 初始阶段 细化阶段 构造阶段 移交阶段 面向对象设置的五个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Resposibility Principle),类的功能单一,一心做一件事情 开放封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Liskov替换原则(Liskov-Substituion Principle)子类可以替换其基类 依赖倒置原则:依赖于抽象,具体的说就是,高层不依赖于低层,都依赖于抽象 接口隔离原则:接口不要过大 封装:将对象的状态和行为绑在一起,把对象封装一个整体,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 继承:是一种连接类与类的层次模型,是指特殊类的对象拥有一般类的属性和行为 多态:两个或者多个属于不同类中同一个函数名字对应多个具有相似功能的不同函数,可以使用相同的调用方式调用同名不同功能的函数 面向对象分析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域 面向对象分析的5个步骤: 1.识别对象包括潜在的对象 2.识别对象的属性 3.识别对象的行为 4.识别对象所在的类 5.确定主题词 UML通用机制是: 1规格说明 2修饰 3通用规划 UML扩展机制是: 1构造型 2标志值 3约束 UML的事物包括 结构事物 分组事物 注释事物 行为事物
uml复习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1-10 22:50:07 发布